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4-06-15
来源:古代汉语教研室
殷国光(1946.2—)男,汉族,江苏扬州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
1982年入职人民大学,2008年2月退休
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 “汉语史”,尤以上古汉语专书语法研究见长。
教授课程
1. 古代汉语
2. 汉语史(语法史部分)
3. 中国古代典籍研读
4.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
5. 《春秋左传正义》研读
6. 《吕氏春秋》语法研究
学术兼职
1.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主编
2. 中国语言学会理事
3. 《语言科学》《中国文字研究》等刊物编委
主要科研项目:
1. “《吕氏春秋》语法研究”(199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 “《吕氏春秋》句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先秦专书语法研究”之子项目)
3. “《庄子》句型研究”(200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主要获奖
1. 获第七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
2.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 北京市第三、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4. 所编著的《古代汉语》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1.《吕氏春秋》译注 (合作),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吕氏春秋译注(修订本)》(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吕氏春秋词典》(合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
3.《〈吕氏春秋〉词类研究》,华夏出版社 ,1997年。
4.《上古汉语语法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
主要论文:
1. 古代汉语句法中的若干歧义现象,《语文研究》1984年第2期。
2. 关于“为·之·名”、“夺·之·名” 的几点看法,《语言学论丛》(12)1984年。
3. 古汉语中的“请”字句,《语文论集》(二),1985年。
4. 先秦汉语带语法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式初探,《语言研究》1985年第2期。
5. 《国语》疑问句研究,《廊坊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
6. 先秦汉语的双宾动词,《语言论集》(三)1988年。
7. 古汉语比较问句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变,《语文研究》1988年第1、3期。
8.《吕氏春秋》同类词并列连用考察,《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1期。
9.《吕氏春秋》词类研究概说,《第二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
10.《吕氏春秋》句子的界定,《语言论集》(四),1999年。
11.《吕氏春秋》不含“之”的体词性向心结构的考察,《芝兰集》,1999年。
12. 关于《吕氏春秋》句型研究的若干问题,《语言学论丛》(23),2000年。
13. 上古汉语中数词计动量的两种位置的比较,《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1期。
14.谓词性向心结构向非向心结构变换的考察,《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
15.《吕氏春秋》含“之”的体词性向心结构的考察,《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2002年。
16.关于“《庄子》动词配价研究”的若干问题,《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4期。
17.《古今汉语动词概念化方式的变化及其对语法的影响》一文读后,《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
18.《庄子》中动词“为”的配价考察,《语言研究的务实与创新》,2004年。
19.先秦专书语言研究的又一创获——读《今文尚书语法研究》,《扬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0.《庄子》“转让”类动词及其相关句式的考察,《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4期。
21.《庄子》准价动词及其相关句式的考察,《中国语文》2006年第6期。
22.“所”字结构的转指对象与动词配价,《语言研究》2006年第3期。
23.《庄子》一价动词及其相关句式的考察,《语言科学》2006年第6期。
24.《庄子》三价“非转让”动词及其相关句式的考察,《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