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8-02-27
来源:影视与多媒体艺术教研室


 

 

潘天强(1954.8—)男,汉族,江西南昌人,祖籍上海松江

教授,硕士生导师

电话: 13521625151

邮箱:pantianqiang@163.com

1979-1983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3年8月毕业留校入职人民大学中文系,2017年8月退休。

 

工作经历

1960.9-1966.6江西南昌市阳明路小学

1966.7-1968.4文革在家

1968.4-1968.11南昌市第22中学

1968.11-1972.4江西省永修县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南湖农场插队

1972.4-1979.8江西中医学院红旗制药厂工人

1979.9-1983.8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学生

1983.8-2017.8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

2002-2004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

2004-2006影视与多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

2005-2015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电影学科负责人

期间

1996年9月-1997年6月被派往韩国韩瑞大学讲学

2014年8月-2017年6月被派往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讲学

 

主要学术兼职

(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主编

(2)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

(3)全国马列文论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

(1)电影学

(2)文艺学

 

主授课程

(1)中外电影史

(2)电影史论

(3)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重要获奖

(1)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

(2)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2010)

 

代表性论文

(1)《一种历史的两种表达——〈铁皮鼓〉的小说与电影》电影艺术2012年第2期;

(2)《成长中的亚洲成长电影》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13期全文转载;

(3)《浮云时代的非影院影像传播》电影艺术2011年第5期;

(4)《电影〈决裂〉:文革后期被勾兑的政治“贺岁片”》上海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5)《中国电影的代际问题》文艺研究2009年第12期;

(6)《电影〈活着〉:一种超越历史的影像震撼》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7)《在类型电影与作者电影之间——中国电影的策略》文艺争鸣2009年第7期;

(8)《论英雄主义》人文杂志2007年3期;

(9)《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主要专著

(1)《新编西方电影简明教程》(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2)《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科研项目

(1)中国人民大学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2)中国人民大学教改项目《影视与新媒体艺术课程建设整合》

 

   

论著:

1、《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第二版(参加,陆贵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isbn978-7-300-10423-2,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本人承担1.3万字

 guishan lu, et al. april 2009.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ry trend, 2nd edition.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isbn978-7-300-10423-2

2、《唯物史观与文艺思潮》(参加,陆贵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isbn978-7-300-08517-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

3、《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参加,周忠厚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isbn978-7-300-08517-3)

4、《新编西方电影简明教程》(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isbn 978-7-309-05459-0/j·95,280千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人民大学2008年优秀教学成果校级二等奖。)

 tianqiang pan. 2007. western film studies guide, 2nd edition. shanghai, china. fudan press

5、《银海扬帆——电影批评理论与实践》(参加,王振民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7月)   

 zhenmin wang, et al. july 2005.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lm criticism. people’s literature     press.

6、《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复旦博学文学系列(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47万字)

tianqiang pan. 2005.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a new course. shanghai, china. fudan press.

(马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优秀入门书——读潘天强主编的《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文艺报2005年12月15日,7版,3000字)

 

7、《西方电影简明教程》复旦博学文学系列(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28万字)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06年),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0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tianqiang pan. 2003. western film studies guide. shanghai, china. fudan press.

(贾磊磊:电影与时间:从流派与类型的角度看历史——《西方电影简明教程》评述),中华读书报2005年6月15日18版,3000字)

 

8、《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展史教程》撰写“新时期周扬、胡乔木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坚持与发展”一章,(参加,周忠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9、《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撰写“形式主义文艺思潮”一章(参加,陆贵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0、《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陆贵山、周忠厚主编)

 

11、《影视艺术鉴赏》(副主编,撰写10万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金元浦等主编)   

yuanpu jin, tianqiang pan, et al. september 1999. television and film arts appreciation. capital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2、 《中国少儿百科全书》(撰写文艺词条3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13、《唐诗撷英》(参加,撰写杜牧诗赏析5篇,1.5万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褚斌杰主编)

 

14、《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思潮》(合作,撰写3.5万字p185-236,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陆贵山主编)

 

15、《人类谋略宝库》(参加,撰写词条0.7万字,中国广播出版社1992,甘华鸣主编)

 

16、《马列文论导读》(参加,撰写2万字,作家出版社1991陆贵山等主编)

 

17、 《人学辞典》(参加,撰写词条18条,1万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黄楠森等主编)

 

18、《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概论》(参加,撰写3.5万字p126-17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陆贵山主编)

 

19、《早起的虫儿——柏杨杂文选》(主编,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

 

 

论文:

 

1、《成长中的亚洲成长电影》(新华文摘2012年13期转载2012年7月5日)

 

2、《一种历史的两种艺术表达——〈铁皮鼓〉的小说与电影》(电影艺术2012年第2期,3月5日)

tianqiang pan. march 2012. film and book review: blechtrommel, die. film art bimonthly. 2:343. 155-157. 

 

3《成长中的亚洲成长电影》(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2月1日)tianqiang pan. february 2012. on asian chengzhang movies under progress. 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ida and communications. 1: 43-51.

 

4、《浮云时代的非影院影像传播》(电影艺术2011年第5期2011年9月)p37.

tianqiang pan. may 2011. dissemination of non-theatre motion picture in the era where everything is     nothing. film art bimonthly. 5:340. 37-40.

 

5、《电影记忆开始的地方》(广东第二课堂,2010年第12期p40)

 

6、《电影〈决裂〉:文革后期被勾兑的政治“贺岁片”》(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p43。12千字)

tianqiang pan. september 2010. breaking with old ideas: an untrue “political new year’s film” at the later perio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17: 5, 43-53.

 

7、《中国电影的代际问题》(文艺研究2009年第2期p77),

tianqiang pan. december 2009. the inter-generation problem in chinese cinema.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77-89.陈犀禾、聂伟主编的《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与差异》收录(广西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

 

8、《电影〈活着〉:一种超越历史的影像震撼》(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p23)

tianqiang pan. november 2009. the movie “to live”: an unprecedented image shock.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6. 23-27

 

9、《在类型电影与作者电影之间——中国电影的策略》(文艺争鸣2009年第7期p117,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tianqiang pan. 2009. chinese film strategies to find balance between commercial films and art films. contention in literature and art. 7. 117-120.

 

10、《刻在生命中的痕迹》(人大校报2008年2月22日4版)

11、《我在人大搬家的经历》(人大校报2007年12月7日4版)

12、《论英雄主义》(人文杂志[西安]2007年3期)p20-25

tianqiang pan. march 2007. heroism.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3. 20-25.

 

13、《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p140-14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

tianqiang pan. may 2007. heroism and its expression in post- “new era” of chinese literature.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21:3, 140-146.

 

14、《论现当代文学中英雄人物的塑造》(江苏行政学院学报07年第2期)p120-126

tianqiang pan. march 2007. characterization of heroes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2. 120-126.

 

15、《电影史回顾:百年的坎坷与辉煌》(《艺术学》丛刊2006年第三卷第二期)

tianqiang pan. 2006. film history review: a century of ups and downs. journal of arts. 3:2. 123-127.

 

16、《温柔的军团:论好莱坞文化霸权的多面性特征》潘天强、韦嘉(江苏行政学院学报06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影视艺术》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

tianqiang pan & wei jia. may 2006. tender army group of images – on the versatility of hollywood

cultural hegemony.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3. 25-30.

 

17、《英雄主义的历史阐释与消费时代》(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p108)

tianqiang pan. july 2005.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heroism and the consumer era.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7. 108-110.

 

18、《电影的第一个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4年12月15日4版)

19、《来如彩云,去如疾风——送04毕业生》(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4年7月5日4版)

20、《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现代解读》(核心刊物《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3期p20)

21、《多媒体时代如何对待审美疲劳》(核心刊物《光明日报》2004年4月21日b2版)

 

22、《一对姊妹一对冤家——谈电影和电视的异同》(文艺报,2004年2月7日第3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

 

23、《新时期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轨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p117)

 

24《片面的深刻与整体的偏狭——对影响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几种形式主义理论的学术剖析》(《南都学坛》河南南阳师院学报,2004年第1期p70)核心刊物《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

 

25《尺度的差异 价值的分歧——新时期文学中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比较》(《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湖南常德师院学报,2003年第6期p62。核心刊物《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

 

26《中外教育理念的差异——谈该不该让孩子出国读书》(中国教育报,2003年11月8 日,4版)

 

27《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依据》(《马列文论研究》13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p50) 

  

28、 《白求恩故居寻梦——人格魅力的现代解读》(中华读书报 国际文化版2002年6月5日21版)

 

29《回顾寻根文学》(《南大语言文化学报》新加坡,第五卷第一期,2002年,4万字)

tianqiang pan. 2002. a review of literary roots.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from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5:1. 143-200.

 

30、《白求恩故居寻梦》(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2年4月20日,4版)

31、《马克思主义文艺形式理论浅析》(《马列文论研究》12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p332-344)

32、《从思潮和流派的角度看电影发展的历史》(载蒲元振、杜寒风主编论文集《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7月版,p49-60)

33《人生就是连环画/谈摄影文学历时性特征》(《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2001/04/25)

34《科技美学——21世纪的显学》(大众科技报,北京2001,4,15,6版)

35、《韩国社会文化的民族性与兼容性》(《东方》北京,1999,第3期)

36、《敢闯泥潭的左翼文化人》(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37、《坎坷艰辛17年》(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38、《冒险家乐园产生的怪胎》(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39、《一江春水流出风光无限》(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40、《决6不重复的张艺谋》(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41、《追求艺术真谛的谢晋》(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42、《把摄影机看到街上去——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43、《奥逊·威尔斯的反叛》(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44、《电影院里的政治黑幕》(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45、《〈奇遇〉带来的革命》(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46、《从〈现代启示录〉看美国电影新生代导演》(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47、《“启斯东的浴盆”——好莱坞的制片厂制度》(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48、《巴黎大咖啡馆里的幽灵》(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49、《爱森斯坦与他的〈战舰〉》(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50、《明星的价值——鲜为人知的秘密》(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51、《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52、《格里菲斯的遗产》(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53、《爆竹声声在美国》(中国文化报,文化周末1997,12,5,3版)

54、《夏威夷的防灾系统》(南方周末,1995,12,25,6版)

55、《论形势与形式及小说的衰弱》(《文艺评论》哈尔滨1994,第4期)

56、《世界真奇妙,“卖淫”也有假——〈骚土〉的性文化骗局》(载陈传才、周忠厚主编论文集《文坛西北风过耳——“陕军东征”文学现象透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57、《论现实主义文学形式在当代文学中的发展轨迹》(《浙江大学学报》1993,第2期)

58、《铿锵的木斧声——读木斧诗印象》(《诗刊》北京1992,第9期)

59、《论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与多元化》(《阵地》北京1992,第7期)

60、《在马克思主义文艺体系中理解〈讲话〉的精髓》(《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第3 期)

61、《简论新时期文学的文化意识》(《学术界》合肥,1992,第4期)

62、《寻根文学中的文化意识》(光明日报,1991,4,7)

63、《〈渴望〉轰动之谜——类型性格与人物命运》(《电影作品》成都,1991,第5期)

64、《需求、满足、与精神文明》(光明日报,1990,12,4,3版)

65、《论电影的运动造型特征》(《文学论集》第9集,和平出版社1989)

66、《高中语文总复习自测题》(北京科技报高中版1987,2,3)

67、《略论电影的抒情》(《文学论集》第8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68、《西方电影流派概说》(《文艺争鸣》长春1986,第3期)

69、《硕大的胸怀——青海风情录》(中国人民大学校报1985,12,24)

70、《标点符号的兴起与发展》(北京晚报1984,3,5,2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