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龙国富

湖南邵阳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高级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支持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首席专家 电子邮箱:longguofu@ruc.edu.cn

教育背景

(1)1995-1998 硕士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2)2000-2003 博士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3)2003-2005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历史语言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工作经历

(1)1998.7——2000.6,在湖南科技大学文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2)2003.7——2005.5,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历史语言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3)2005.6——现在,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1)佛经语言接触与翻译研究 

(2)汉语历史句法研究 

(3)构式语法化研究

(4)出土文献和中土文献比较研究 

(5)汉语历史语法、现代汉语、方言语法比较研究

讲授课程

(1)本科生: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课:《古代汉语》《汉语语法史》《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新生研讨课》,全校原典选读课:《中国古代经典研读》《中国古代佛经典籍研读》 

(2)硕士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和古文献学专业课:《汉语语法史专题》《出土文献研读》《左传正义研读》《古文献学》 

(3)博士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主文献课》 

(4)留学生:《古代汉语》《汉语语法史》 读书会课程: 《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化》(西文)、《语法化理论》(西文)、《构式语法理论》(西文)《佛经梵汉对勘研究》

重要获奖

(1)《姚秦译经助词研究》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优秀专著二等奖(2005)

(2)《汉语史纲要》获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6,合作)

(3)《汉语史纲要》获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4,合作)

(4)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奖(教材)一等奖(2017,合作) 

(5)获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支持计划(2016)

(6)获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2017)

(7)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教材)二等奖(2017,合作) 

(8)专著《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普及读物奖(2020)

(9)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十年贡献奖(2020)

主要学术兼职

(1)中国人民大学教育教学督导 

(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评审专家

(4)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项目评审专家 

(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评审专家

(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7)第四届韩汉语言学国际学术会议理事 

代表性论文

(1)《“莫”为动词辨》,《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4期 

(2)《浅谈语法化中补语“却”的句法环境》,《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3)《姚秦译经中疑问句尾的“为”》,《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2期 

(4)《姚秦佛经中的事态助词“来”》,《汉语史研究集刊》,2003年第6辑 

(5)《<十诵律>中的两个语法成分》,《语言研究》,2004年第2期

 (6)《汉译佛经中的表疑问的语气词“那”》(合著),《汉语史学报》,2005年第4辑。《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2004年第5期

 (7)《从中古译经看形成中的语动态助词“著”》,《汉语史研究集刊》,2005年第8辑

 (8)《中古译经中假设语气助词“时”》,《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

 (9)《从中古佛经看事态助词“来”及其语法化》,《语言科学》,2005年第1期 

(10)《再谈中古汉语处置式》(合著),《中国语文》,2005年第4期 

(11)《中古译经中表尝试态语气的“看”及其历时考察》(合著),《语言研究》,2005年第4期 

(12)《功能语言学的语体观对翻译研究的启示》,王东风主编《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汉语完成貌句式和佛经翻译》,《民族语文》,2007年第1期。《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2007年第6期 

(14)《试论“以”“持”不能进入狭义处置式的原因》,《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1期 

(15)《汉语处所指代词和平比句的一个早期形式及产生的原因》,《语言科学》,2007年第4期 

(16)《佛经释词和佛经翻译》,《中国语文通讯》,2007年第81-82合刊 

(17)《从语言接触看汉译佛经中连接词“若”的特殊用法》,《汉语史学报》,2008年第9期 

(18)《佛经中的双层同指疑问与佛经翻译》,《汉语学报》,2008年第1期 

(19)《从梵汉对勘看早期佛经翻译对译经人称代词数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3期 

(20)《试论汉语处置式的发端》,《语言论集》,2008年第5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汉语中“vp-neg”疑问句式再探》,《语言论集》,2009年第6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2)《中古汉译佛经被动式与佛经翻译》,《历史语言学研究》,2009年第2辑。《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2010年第3期 

(23)《从语言接触看“复”和“自”的语法地位》,《语文研究》,2010年第2期 

(24)《从“以/将”的语义演变看汉语处置式的语法化链》,《汉语史学报》,2010年第9辑。《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2011年第2期 

(25)《从语言渗透看汉译佛经中的特殊判断句》,遇笑容、曹广顺、祖生利主编《汉语史中的语言接触问题研究》,语文出版社,2010年 

(26)《动词的时间范畴化演变:以动词“当”和“将”为例》,《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4期 

(27)《试论副词“光”的语法化机制与动因》(合著),《汉语史研究集刊》,2011年第10辑 

(28)《构式语法化:试论汉语动趋结构的语法化》,《汉语史学报》,2012年第12辑 

(29)《从梵汉对勘看汉译佛经中数的表达——以<法华经>为例》,《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1期 

(30)《“越来越……”构式语法化——从语法化的视角看语法构式的显现》,《中国语文》,2013年第1期 

(31)《“为/教/给”类被动构式语法化的共同路径——构式语法化的形义互动性》(第二作者),《韩中言语文化研究》,2013年第31辑 

(32)《关于汉语史和吴方言史中体标记“著”语法化问题的探讨》(第一作者),《中国语言学报》,2013年第41卷第2期(香港)。(aspectual marker: issues of zhe of grammticaliz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u dialect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41(2)) 

(33)《试论汉语吴方言状态补语构式形成——语言接触与重新分析导致的语法化》,《殷都学刊》,2013年第3期。《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2014年第2期 

(34)《中古译经中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研究》,蒋绍愚、胡敕瑞主编《汉译佛典语言研究》,语文出版社,2014年1月

(35)《汉语“为”字被动句的构式化》,《古汉语研究》第3期,2014年9月 

(36)《梵汉对勘在汉译佛典语法研究中的价值》,沈卫荣主编《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8集,第201-214页,2015年5月

(37)《试论汉译佛典中指示代词“是”的发展》,周碧香主编《语言之旅——竺家宁先生七秩寿庆论文集》,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第214-224页,2015年8月 

(38)《汉语“连……都”构式语法化》,蒋冀骋主编《纪念周秉均先生百年诞辰论文集》,2015年5月

(39)《战国出土文献连词研究》,载张显成主编《古汉语语法研究新论——出土文献与古汉语语法研讨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汉语语法史研讨会论文集》,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8-48页,2015年10月 

(40)《北京话“来 n”构式的形成》,《国学学刊》第3期,第111-120页,2016年6月 

(41)《假借与语境吸收:论汉语虚词“抑”的演变》,《语文研究》第4期,第47-52页,2016年11月 

(42)《从梵汉对勘看汉译佛经语言翻译的省略技巧》,《语言科学》第1期,第200-212页,2017年1月 

(43)《北京话儿尾结构历时演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第42-48页,2017年7月 

(44)《梵藏汉对比分析在佛典语言文献研究中的运用》(合作),《汉语史学报》第18辑,2017年12月

(45)龙国富《上博楚简新<王居>篇的编连及有关释文的校释问题》,《吴玉章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集刊》2017年第1辑,第279—296页。

(46)龙国富《论出土文献在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价值》(合作),《汉语史学报》2018年第19辑,第180—187页。

(47)龙国富《试论构式化的概念及其理论发展》(合作),《外语研究》2018年第1期,第156—161页。

(48)龙国富《试论<音韵逢源>汉语音节满文标记法》(合作),《满族研究》2018年第2期,第22—30页。

(49)龙国富《跨层构式语法化与句法创新——北京话连词“只要是、就算是、虽说是”历史演变研究》,《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第30—40页。

(50)龙国富《出土战国楚方言简帛铭文度量衡单位词研究》(合作),《语文研究》2019年第3期,第27-33页。

(51)龙国富《基于mooc spoc的语言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究》(合作),《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第3期。

(52)龙国富《从同经异译及梵汉对勘看中古汉语“都”的性质和作用》(合作),朱冠明、龙国富主编《佛教汉语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2月,第252—267页。

(53)龙国富《日藏古写经对佛教汉语研究之价值——以古写本<大明度经>为例》(合作),潘均主编《高等日语教育》2020年第5辑,第27-33页。

(54)龙国富《汉译佛经中由伴随到被动的“与”字被动句》(合作),《古汉语研究》2020年第4期,第83-95页。

(55)龙国富《语言接触语法化——试论汉译佛经中代词复数标记语法化》,载朱庆之、董秀芳主编《佛典与中古汉语代词研究》,中西书局,2020年10月,第415-440页。

(56)龙国富.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grammatical change in chinese: the origin of the function of gǎn敢as a scope adverb in the early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s translated from the sanskrit buddhist scriptures,载梁英梅、李智瑛编著《汉文佛典的言语学的研究》,高丽大藏经研究所,2020年,第271-382页。

(57)龙国富《通灵宝玉”与“辟邪金锁”篆文字形考论》(与陈青合作),《红楼梦学刊》2021年第2期,第122-137页。

(58)龙国富《融通中外,努力开创中国佛教语言文化研究新局面》(与范晓露合作),载冯亚琳等主编《中外文化》第11辑,重庆出版社,第2—17页,2021年12月。

(59)龙国富《异质语言特殊用法与语言接触——中古汉译佛经中的范围副词“敢”》(与范晓露合作),《语言科学》2022年第3期。

(60)龙国富《<老乞大><朴通事>中的“似”字平比句研究》,《千里音缘一线牵——2021年第四届韩汉语言学国际学术会议会后论文集》,第229—262页,台北:学生书局,2022年1月。

主要专著

(1)《姚秦译经助词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祖堂集>语法研究》(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汉语史纲要》(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妙法莲华经>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13)

(5)《汉语史纲要》(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6)《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7)《佛教汉语研究的新进展》(合作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8)《战国简帛语言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9)《<妙法莲华经>校注》,学苑出版社(2022)。

科研项目

主持的科研项目:

(1)“汉译佛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01) 

(2)“语言接触与东晋译经断代语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05) 

(3)“《妙法莲华经》虚词语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 

(4)“历史句法学理论与汉语历史句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国际期刊论文发表培育项目(2010) 

(5)“汉语构式语法化历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1) 

(6)“战国出土文献语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计划第一期(2011) 

(7)“北京话历时语法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13) 

(8)“秦代出土文献语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计划第二期(2014) 

(9)“基于mooc模式的研究型本科新生研讨课教学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5) 

(10)“汉代出土文献语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计划第三期(2017) 

(11)“近代汉语后期语法演变与现代汉语通语及方言格局形成之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9) 

(12)“汉语词类史稿”(英译版),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一般项目(2020) 

参与的科研项目: 

(1)《近代汉语专书语法研究》的子项目《<祖堂集>语法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3) 

(2)《魏晋南北朝佛经语法研究》的子项目《<妙法莲华经>语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04) 

(3)《魏晋南北朝佛经语法专书和专题研究》的子项目《<华法经>专书语法研究》,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7) 

(4)《汉语语言接触史研究》的子项目《语言接触与中古汉译佛经语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1) 

(5)《战国秦汉简帛出土文献词典》,中国人民大学985重点项目(2011) 

(6)《古代汉语》,北京市精品课项目(2010) 

(7)《汉语史纲要》,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项目(2009)

国际交流:

1.2007年6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举办的“汉语史中的语言接触国际学术研讨会”。

2.2007年8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等举办、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第四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

3.2008年8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等举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汉语语法史暨古代汉语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4.2008年8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等举办、温州大学承办的“第14届中国语言学学会学术研讨会”。

5.2009年6月参加浙江大学举办的“第一届汉语历史词汇与语义演变国际学术研讨会”。

6.2009年8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等举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五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题目:关于汉语史和吴方言史中体标记“着”语法化问题的探讨。

7.2010.1-12,在斯坦福大学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构式语法化研究。

8.2011年6月参加浙江大学举办的“第二届汉语历史词汇与语义演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题目“构式语法化:试论汉语动趋结构的语法化”。

9.2011年8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等举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汉语语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题目“论语法化与构式语法在历时语言中的关系——以汉语被动构式的形成为例”。

10.2012年4月22-25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等举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八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题目:构式语法化:汉语“为…所”被动式的形成。

11.2012年9月22-24日参加“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青年学者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题目:句法环境引起的语法化:试论汉语“v 来”构式的语法化。

12.2012年10月25-28参加江苏师范大学举办的“当代语言科学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科学》创刊十周年庆典”,论文题目:构式语法化:汉语“为…所”被动式的形成。

13.2013年8月22-24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与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2013方言类型研讨会”,论文题目:北京话小称构式演变研究。

14.2013年10月11-14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商务印书馆协办的“第七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题目:构式语法化与语言接触——汉译佛典中“np2 np1 是”判断句式的形成。

15.2014年7月19日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与北京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的“汉语历史语法研讨会”,论文题目:语法化研究的新进展——构式化。

16.2014年8月16-17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互动语言学术讨论会”,论文题目:北京话“来 n”构式的形成。

17.2014年9月13-15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古译经词汇语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题目:中古汉译佛经中“是”字的发展——兼论其指示代词的演变模式。

18.2014年11月1-3日参加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的“第八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题目:中古汉译佛经中“是”字的发展——兼论其指示代词的演变模式。

19.2015年3月15-20日应邀参加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举办的“语言接触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20.2015年6月20-24日应邀参加湖南师范大学举办的“纪念周秉均先生百周年诞辰”国际学术会议。

21.2015年10月22-25日应邀参加西南大学举办的“海峡两岸汉语语法史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22.2015年10月28-31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第九届汉语语法化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23.2016年1月24-27日参加香港教育学院举办的“基于梵汉对比语料库汉译佛典语言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24.2016年3月25-28日参加浙江大学汉语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古汉语研究暨蒋礼鸿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会议。

25.2016年10月28-30日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举办的“第十届汉文佛典语言学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26.2016年10月28日至2017年3月30日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进行合作研究。

27.2018年3月23-25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和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汉语语法史研究高端论坛”并作报告,题目《论出土文献中的“意亡、殹亡”》

28.2018年6月28日至7月1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和安徽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报告,题目《中古汉语虚词“将无”的形成》

29.2018年8月14-17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和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古汉语学术研讨会”并作报告,题目《释殷墟卜辞中的“抑/执”——兼释金文简帛中的“抑”》。

30.2018年11月2-6日参加韩国延世大学主办的“第十二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报告,题目《从梵汉对勘角度看“敢”的特殊用法》。

31.2019年7月5-7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四届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报告,题目《汉语从伴随至被动的“与”字被动句及其类型学考察》。

32.2019年9月20-23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一所与复旦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研究暨汉语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报告,题目《甲骨文金文简帛中的“抑”》。

33.2019年10月19-22日参加北京大学中文系举办的“汉语历史词汇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报告,题目《汉译佛经中代词、名词复数词缀语法化研究》。

34.2019年11月1-5日参加广西师范大学举办的“第十三届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报告,题目《汉译佛经中“与”字被动句来源及其类型学考察》。

35.2020年10月23-26日参加南京大学中文系举办的“第二届汉语史研究的材料、方法与学术史观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报告,题目《汉语“们”的历时流变与共时分布研究》。

34.2020年11月24-27日参加湖南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三届近代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作报告,题目《日藏古写经及其大正藏异体字研究》。

35.2021年4月23-26日参加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第十届古代汉语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报告,题目《甲骨文语气词“抑”字再研究》。

36.2021年8月6-8日参加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的“首届简牍学与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学术研讨会”并作报告,题目《出土文献中“万邦作浮”释》。

36.2021年10月15-18日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报告,题目《汉译佛经中“与”“俱”共现特殊用法》。

37.2021年10月22-25日参加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历史词汇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汉语语法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报告,题目《北京话“x 儿”构式化研究》。

38.2021年11月11-13日参加中南大学举办的“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并作报告,题目《汉语伴随到被动语义演变类型学研究》。

社会工作:

2005.9-2007.6,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班主任。

2007.9-2011.6,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07级国防班班主任。

2007-2021,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语言支部书记。

2010-2014,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省高考招生组组长。

2010-2021,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党委纪检委员。

2019-现在,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督导。

2019-2021,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江西省高考招生组组长。

2019-2021,担任中共北京市委首都高校理论宣讲团成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