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9-09-26
来源:杨联芬
2019年6月29日至7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百年回顾:文化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近八十位海内外学者参加。
6月30日9时,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开幕,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剑澜致辞欢迎海内外来宾,认为会议以学术态度回望世纪历程,纪念历史中的重大时刻,意义深远。文学院教授孙郁在致辞中指出人民大学之延安传统,使该校的诞生与发展,成为中国百年文化和学术转型的缩影;世界各地学者在此相会,从不同视角讨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中国与东亚文明,别有深意。
在历时一天半的大会主题演讲及分组讨论中,学者们畅所欲言,从多重视角回望五四。陈平原辨析“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相互包孕关系。黄健以“危机”和“转型”为关键词,反思五四得失。魏简由章太炎对鲁迅的影响,讨论被新文化忽略的保守主义与地方文化。沈卫威从学衡个案反省新文化,王本朝则强调新文化之“激进”与“包容”结合。
鲁迅及其“周边”是现代文学研究的持续性话题。此次会议对鲁迅的阐释,文本细读非常突出。黄子平重读《破恶声论》,从“声”之能指深入其所指,发掘鲁迅文本的深意。许子东由《阿q正传》文本辨析新文化“奴隶”、“奴才”、“奴隶性”等关键词,显示文学的思想力量。陈建华把《肥皂》置于20世纪初期物质文明、女性及城市生活维度,宋明炜则从科幻文学视角重读《狂人日记》。小川利康以翔实史料解析霭理士和新村主义对周作人的影响,洪昔杓讨论周作人的“东亚文明”意识。
五四新文化的多元性,在朱正所展示的陈独秀与胡适交往史料,何怀宏对梁漱溟东西文化思想重审中得到体现。五四启蒙话语所辐射的百年学术文化,也成为本次会议的讨论热点。林岗从五四启蒙的应激性辨析80年代启蒙话语,夏中义则将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苏联影响纳入后殖民批判视野。蓝英年从曾彦修的文学与精神求索,展现当代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人格魅力;刘纳则以漫谈90年代读书的方式,反省中国知识分子当下精神状态。
此次会议所涉论题时间跨度大、涵盖问题丰富,学者们在性别文化、翻译、社团流派及理论思潮等议题上各抒己见,不时擦出思想火花。7月1日中午,召集人杨联芬总结致辞,强调“五四”既是历史,同时具有当下性。会议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