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9-11-05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甲骨文研究”学术报告会

报告人:

北京外国语大学方稚松副教授

报告时间和地点

11月6日(周三)上午8:00-9:30,二教2118

报告内容:

汉字的字形义与字义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在甲骨文的构形系统中,可以发现语言中一些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同义反义关系在构形义上即有所体现,如大家所熟知的“左()右()”“上()下()”在字形上即表现出相反关系,而“先后”“来往”“进退”“陟降”等反义词在甲骨文字构形上也都含有相反之关系。同义词中,“朋”“友”在构形上都表现出成双的特点;表获取义的“获”“得”“取”“有”等字在造字时皆采用以手抓取某物的方式来表意;表示进献义的“共”“奉”“尊”“氶”等词则往往多用双手捧物来表示;表示坚固义的“吉”“古”“强”等字在造字上亦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次讲座即侧重梳理甲骨文中的这类现象,揭示早期文字构形表意的系统性,以期能对大家理解词义和文字考释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报告人简介:

方稚松,安徽寿县人,文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师从著名甲骨学家黄天树教授。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甲骨学,目前出版有专著《殷墟甲骨文五种记事刻辞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旨趣集中在甲骨卜辞字词考释和词义辨析等方面,注重对甲骨卜辞文意的疏通,对甲骨占卜程序亦有一定的关注和研究。

热烈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