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4-01-11
来源:汉语言文字学,陈满华
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
简介:
《汉语事实的描写与考察》是一部论文集,汇集了作者20世纪90年代至2007年初撰写的27篇论文,大部分都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过。这些论文主要探讨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和词汇问题,也有关于汉语修辞和方言等方面的内容。
扉页有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的题字,另有胡明扬教授的“序”和作者的“后记”。全书267千字,319页。
目录:
《汉语事实的描写与考察》序
有一次我借满华的一本书,记得大概是《宋代西北方音》(李范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我翻了一翻,发现他在书上写了不少批注。批注是心得体会,一个主修现代汉语的学生,很认真地读这样的著作,还读进去了;我觉得这个学生很难得,会有出息的。他喜欢读书,他告诉我在旧书摊上买到了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语文》、一整套《方言》杂志和不少语言方面的书,这些书是刚去世不久的朱德熙先生的部分书刊,因为其中有些书刊上面有赠书人(或单位)的留言,他非常高兴。后来我因为房间太小,书都放在地下,不得不清理一下旧书旧杂志。正因为他喜欢读书,认真读书,并且读书的范围比较广泛,我就把以前订阅而后来觉得太贵订不起了的从创刊号开始到那时为止的《考古》和《文物》全给了他,让他补补这方面的知识。他当然很高兴,照单全收,都扛走了。因此,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爱好比较广泛而又喜欢读书的学生。
满华同志也不年轻了,这些年来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有份量的文章,现在想出一个集子,让我写一篇序。我当然也义不容辞。
这本集子的文章分为四个方面:语法、词汇、修辞和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方言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用法研究,也就是不是一般语法规律的研究,更不是给某种语法结构取个与众不同的名称,就算完事,而是要说清楚怎么用。例如方位助词“里、中、上”都是最常见的,也许“名词+方位助词”说个“方位结构”就可以交差;不过那么的话,等于什么都没有说,特别是对外国学生来说,学了一个“方位结构”的术语,一点儿用处都没有,还是不知道在什么场合使用哪个方位助词。英语说in the newspaper,汉语却要说“在报上”,说“在报里”就错了,可是in that book汉语也说“在那本书里”;还有一些机构名词后面经常加方位助词表示有关的机构本身或机构里的人,特别是领导,例如“局里通知我到济南去一趟”,是“我工作所在的教育局领导通知我去一趟济南办事”的意思。总之,看来很简单的方位助词的用法情况还相当复杂。满华同志就研究这些细微的用法,这对于结合具体的词语、具体词语的语义、具体的语境、具体的语用效果来研究语法,深化和细化我们的语法研究,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语法教学的参考资料和依据非常有用,而恰恰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甚至可以说几乎是空白。再说“东”和“西”,那是两个最普通不过的方位名词,似乎没有什么可研究,可说的。满华同志研究“东”和“西”的文化涵义,解释了为什么“房东、股东、东家”里面的“东”含有“主人”的意思,而“一命归西”又为什么有“去世”的意思。语言和文化的融合往往是一般人不太注意,或难以觉察的,把这些细节揭示出来,让人注意,供人参考,尽管也是小节,但是很有用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有用。在修辞研究部分,满华同志研究了俞敏先生语言学论著的语言风格,这也许是很出人意外的,俞敏先生的语言学论著很多是用北京话口语风格来写的,的确很有特色,但是没有见过有人研究过,可见满华同志是很有见地的。这部分另一篇文章发掘了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一书中有关修辞的论述,这充分说明满华同志不是那种“专”到只研究现代,而不知明清,更无论魏晋的人,而是知识结构比较全面合理的人,因此才有可能从语言到文化,从方言到现代汉语,从现代汉语到古代汉语贯通起来研究。仅就这一点而言,对现在不少有志于语言研究而知识面太专太窄,写不出有份量的文章来的年轻人来说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在当今的时代,“专”是必要的,但是应该“博而返约”,而不应该“专”到牛角尖里去。当然,满华同志也应该永远知不足,应该永远勤奋读书,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多注意语言现象的细微之处,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以求对我国的语言事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胡明扬 2007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