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4-06-10
来源:中国现当代文学,程光炜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1-6

目录

第一编  文学史哲学

第一章  历史回叙、文学想象与“当事人”身份

第二章  我们如何整理历史

第三章  新时期文学的起源性问题

第四章  重访80年代的“五四”


第二编  文学史的社会学

第五章  80年代文学研究的“文学社会学”

第六章  文学研究的“参照性”问题


第三编 被生产文学史

第七章 《中国现代小说史》与80年代的现代文学研究

第八章 《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

第九章 从夏氏兄弟到李欧梵、王德威

第十章 “再解读”思潮与历史转型

后记


后记

这本书断断续续写了两年,反映了我对当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些看法。它的中心问题,是当代文学史研究如何“历史化”的问题。这种讨论,可能只是在一定层面和一定范围内展开,或者说它只是我在研究中遭遇的一些具体的问题,它本身的意义和局限性都是很明显的。由于一些观点已经在本书中有所呈现,所以这里不再另做交代。

但它不是纯粹完成于个人书斋,虽然我每天呆在那里差不多占了我生命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大学教书近三十年,我越来越觉得一位教师的真正的岗位不是呆在书房里自得其乐,而是在课堂上。这些年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关于当代文学史问题的讨论课,使我不得不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学生身上,比如每学期期末与他们商量下学期讨论的对象;本学期每次讨论之前,我自己得先读作品,再看博士生发来的论文,对他们的论文发表提出修改意见。每次讨论之前,还得把要讨论的问题理出几条线索,然后看一些相关的书,否则你在课堂上发言没有针对性,很难介入他们关心的一些问题。这种工作自然非常枯燥,完全没有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么自由和快乐。不过,长此下去,也渐渐品味到其中的某种乐趣,例如,你谈论的问题学生并不感兴趣,而有些问题又必须在争论中展开,继续往下深入。有些话题讨论很不成功,但这样做过以后,会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以及它的难度。我坦言,学生们给我的东西,远胜于我给学生的教益。迟至今日,我才渐渐明白,大学应该是一个非常平等的地方,教师好像身负重任,要做所谓教书解惑的事情,但其实,如果你不平等对待学生,那你只是一个自说自话的人。真正的学术讨论和对话,不可能展开和有所发展。大学的意义,实际类似中国传统社会里的作坊,师徒数人朝夕相处,一起做工,一起切磋手艺,而师傅未必就比徒弟的本事大,师傅不过比徒弟经历的事情多一点,经验丰富一点而已。我前面所说,学生给我的东西,远胜过我给他们的教益,是一句老实话,并非在这里做做样子。我在大学教书近三十年,这是最近才收获的一点心得。通过这种也许是意义很小的工作,我意识到,大学并非要高楼深院、大师、大志什么的,而应该回到一个朴素的起点,这就是认认真真地与学生研究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我们能够解决的,但更多则是能够意识到,也做过尝试,但是解决不了——至少是现在解决不了的——那么只有留给后来的学生,大家再一起慢慢地做,一点也不能心急。靠什么千万亿万资金,堆起一所什么一流大学,这只是一个笑话,虽然很多人都愿意相信。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与学生在一起是我最大的乐趣。我觉得这一生的大部分时光献给学校,大概是一个最正确的人生选择。它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意义,我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而已。这本书虽然拉拉杂杂写了两年多时间,但大部分家务都由我太太王丽丽教授一人承担,感谢她为我无私默默地分担了很多繁琐的家事,包括很多烦恼。另外,特别要感谢这套丛书的责任编辑张雅秋博士,她的眼光、决断力、宽容、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都是我最近几年接触的大学出版社编辑中极为少见的。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当然这是我们意识到,学术并非一个人的私事。由于出版促进了同行的交流,也由于交流使大家意识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程光炜

2011·5·12于北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