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6-02-29
来源:孙萍,张一帆
为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在当代语境中的诠释与接受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于2016年1月29日出版专题策划,将研究焦点对准中国文学艺术、汉语言、汉民族文化信仰等领域的对外传播,借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与适合路径作出现实的描述与探索。我校国剧研究中心孙萍教授和张一帆老师分别应约在策划中发表了题为《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戏曲海外传播》、《为世界提供中国文化智慧》的文章。
孙萍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戏曲艺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标志之一,自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便处在文明浪潮所带来冲击的风口浪尖之上。为了保持中华文化在众多异域文化之间的识别度,中国戏曲应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一张名片、一份请柬、一个标识。为了推动中国戏曲的对外传播,首先应当了解海外观众和演出市场的实际需求,努力击破东西方戏剧思维的差异,将戏剧的整体性与观众的心理感受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寻求中国戏曲海外表演活动由单一的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双重引导的模式转变。与此同时,还应重视科技时代新媒体功能的使用与营销策略的制定,将“互联网”思维贯穿至戏曲文化传播的每一环节之上,从纸媒到网络,从采访、现场演出到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真正做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全方位、立体性传播。此外,既懂戏曲、懂外国文化又懂传播的复合型人才是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的重要保障。如何培养这类综合型人才,不仅是文艺界的挑战,也是值得高等院校思考的问题。
张一帆老师从历史上异域文化进入中国的范例着眼,指出当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为世界提供文化智慧的重要选项。在现代科技文明和商业价值大行其道的当下,保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面貌清新更加显得意义非凡。凝结着中华民族生存智慧和情感体验的中国传统戏曲,在国内的传承尚且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做好对外传播的工作则更是任重道远。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兰芳率先带着京剧艺术走出国门,以亲身实践去探知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在世界剧场上所占的地位,在美国演出成功并引起巨大反响。如今,传统戏曲和书法、国学经典等一道被强力推动“进校园”,走进中小学课堂并日益受到重视。但这折射出的问题是,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我国中小学生乃至普通民众之间仍有疏离的间距。故而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世界和未来的选项,首先还仍得是中国人自己所拥有的选项。并且,使得这个选项不被遮蔽的主体应是广泛的,方式应是多元的,时限应是久远的,从来不会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捷径。
中国戏曲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媒介,推动其走出国门并发扬光大无疑是一项任务艰巨的浩大工程。这不仅要妥善处理好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差异的问题,而且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外传播路径与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作为多学科视角下对国剧研究和实践推广的综合平台,致力于培养出一批在中国传统戏曲领域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助力传统戏曲对外传播,是我们在多元文化碰撞与冲击语境下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
附:
孙萍《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戏曲海外传播》
http://sscp.cssn.cn/xkpd/tbch/tebiecehuaneirong/201601/t20160129_2849571.html
张一帆《为世界提供中国文化智慧》
http://sscp.cssn.cn/xkpd/tbch/tebiecehuaneirong/201601/t20160129_2849594.html
(文/14硕许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