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21-03-24
来源:
3月21日下午,冷成金教授追思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晶教授、中文系主任董希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前党委书记叶君远教授、退休教师张国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剑澜、党委副书记胡玲莉、副院长陈奇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徐正英教授、中国古代文学部分学界同仁、文学院师生代表以及冷成金教授弟子参加追思会。会议由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朱万曙教授主持。
在观看冷成金教授追思视频后,全体到会人员为冷成金教授默哀一分钟。
陈剑澜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冷成金教授在治学和教学方面的成就。陈剑澜表示,冷成金教授是一位热情诚恳的教师和富有才华的学者,他的课程精彩生动,让听过课的同学至今记忆犹新。他的写作有性情、有温度,对中国传统经典和诗词作品体悟甚深,努力让文学研究回归感性和诗意,唤醒我们对母语和母语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冷成金教授的逝世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中国古代文学界不可弥补的损失,冷成金教授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记录在文学院的历史里。
叶君远用“好老师”“好学者”“好人”定义冷成金教授。他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对课堂的敬畏之心,他的课程有口皆碑,见解独到,思想冲击力强,深受学生欢迎。他是第一个把金庸武侠小说带进大学课堂的老师,受到金庸先生本人的高度认可。冷成金教授严于律己,对师长敬爱有加,对同事古道热肠。
张国风追忆了冷成金教授的治学品格,他打通文史哲界限,艺术感受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强。张国风用悲剧意识、文化研究、苏轼研究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冷成金教授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独到建树。
张晶认为冷成金教授的学术研究将理性思辨与对作家作品的感悟巧妙融合,既有智慧的启迪,又有与古人的情感联系,对他启发很大,冷成金教授的专著《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等,是他案头研究宋元文化时常翻阅的参考。
董希平认为冷成金教授既是一位思路敏捷、视野开阔的学者,也是一位非常热情的兄长。冷成金教授将理论研究投射到对现实的关怀中,是一个理论和创作兼备的学者。
徐正英回忆了来院工作时时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的冷成金教授对新人的提携和帮助,以及冷成金教授知识面的宽广。
陈奇佳是冷成金教授就读博士期间的同学,他回忆了和冷成金教授一起求学的往事。
胡玲莉认为冷成金教授十分关心学生成长,既有温度,又不失原则,饱含了他对学生的关爱和期许。
2019级博士生杨一泓和2020级博士生梁博宇在发言中追思了与恩师冷成金教授相处的点滴。杨一泓回想起和冷成金教授共同参加河北栾城三苏祖籍文化节的往事,感慨恩师如家长般的温情。梁博宇追忆了冷成金教授在治学和为人方面对他的影响,并希望将恩师的事业继续下去。
冷成金教授的同事相继发言,共同追忆了冷成金教授的为人处世和治学理念。冷成金教授始终是一个有温度、有热情的思想者。他致力于开显原始儒学的思想内蕴、提炼中国儒学及中国古典审美传统的真精神,以求对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做出贡献。
冷成金教授部分已毕业弟子和在校学生也在会上发言,追思恩师。有的学生在外地工作,听说追思会的安排后,特地赶来,分享其对老师的回忆,气氛十分热烈、温馨。
朱万曙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冷成金教授虽然姓“冷”,但他是一个很有温情的人,对待同事充满热情。同时,冷成金教授是一个视教育为生命的人,抱病之躯仍坚持七尺讲台。冷成金教授还是一个有学术情怀的人,他力求将生命历史文化融会贯通在一起,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我们真诚缅怀冷成金教授,要将他的精神转化成我们生活和学术中的能量,这也是对冷成金教授最好的缅怀和追思。
文:梁博宇
图:晋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