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9-06-21
来源:


2019年6月17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text cultures)举办的第五届博士生与青年学者国际研修工作坊在人大国学馆正式开幕。本届工作坊以“古代世界的作者和权威”(authorship and authority in the ancient world)为主题,五位从事中西古典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将带领五十余位海内外名校的博士生及青年学者从比较的观念出发,共同探讨古代世界里的作者及其权威概念。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主任、亚洲研究讲座教授、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柯马丁,普林斯顿大学古典学讲座教授barbara graziosi,英国牛津大学人文学部圣经研究中心主任、圣经诠释学讲座教授hindy najman、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张翰墨、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副教授郭西安出任本届工作坊特邀导师。

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苏黎世大学、哥廷根大学、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罗拉多大学、莫斯科科洛蒙诺索夫国立大学、鲁汶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深圳大学、重庆大学等海内外知名学府及研究机构的五十余位博士生、青年学者参与本期工作坊。

柯马丁教授主讲第一天的讲座。在讲座开始之前,柯马丁教授再次介绍了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目标和宗旨,即运用比较的方法,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纳入世界文明研究的学术版图之中,立足于“中国”但不局限于“中国”,让原来只专注于西方古典学研究的学者看到中国古典学研究所面临的类似问题,并开始关注和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工作坊采取“专业导师密集授课”的形式,突出拓宽视野、尊重独立性和个性观点,鼓励青年学者在文本、图像等切实比较中碰撞出新火花。

随后,柯马丁教授从福柯关于作者的有关论述开始,讲述“早期中国文学”中的权威和作者问题。尽管福柯的话语权力的观念并非完全符合中国文化语境,但是关于作者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分析早期中国文本作者问题。柯马丁教授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了分析:早期文本传统中是否存在明确的“作者”意识、何时开始出现了相对确定的作者、古代文本在何时开始需要一个作者。

郭西安副教授以“辨夺之‘作’”为回应主题,聚焦于汉代“孔子作《春秋》”说中的“作”具体的语境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她细密地分析了汉代经学话语体系中的“孔子作春秋”问题。

接下来的日程中,barbara graziosi教授、hindy najman教授以及张翰墨副教授将继续在古希腊文学、希伯来《圣经》文学以及早期中国文学等领域讨论文本与作者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4月,致力于打造一个中西古典文明研究与对话的国际平台,并推进写本研究、语文学、书籍史及文本的物质性等新兴研究。中国古典研究需要进入西方古典学研究的视野,反之亦然。中心的创立者相信,两者的沟通与对话将在全球促生一种全新的比较古典研究的潮流。

自2017年6月以来,国际研修工作坊已经以“经典及其阐释传统”、“写本及其物质性”、“编纂与建构:比较视阈中的古代史学”、“古代埃及与中国的写本文化”为主题成功举办四期。

更多资讯,请关注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尊龙最新版官网:

 

文:谢久胜

图:邝彦陶、闫郁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