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3-06-08
来源:中国现当代文学

6月5日下午,由我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和“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联合举办的“2013:重逢史铁生——‘史铁生及写作的当下意义’研讨会暨《史铁生说》首发式”在求是楼0120教室举行。出席研讨会的嘉宾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副总经理张高里,“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岳建一,《史铁生说》执行主编张楠,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文艺批评家滕云,翻译家叶廷芳,近代史学者章立凡,作家蒋一谈、王克明、刘孝存、张守仁,画家邢仪,以及史铁生生前的部分亲朋好友等。我院孙郁院长、杨联芬教授、杨庆祥副教授也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孙郁院长主持。

孙郁院长代表文学院对各位莅临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今天到来的很多嘉宾是史铁生的生前好友,他们在一起为了文学和文学事业彼此切磋交流,结下了深厚友情;他们以民间思想者的身份组成了“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出于学术良心在业余时间从事学术研究,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民间知识群落。他们今天将以史铁生的思想和文学遗产为主题,围绕刚出版的《史铁生说》一书展开研讨。

在致辞中,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副总经理张高里向我院以及与会的专家学者和同学表示感谢。他谈到,《史铁生说》一书所涉及的十个主题都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思考的问题。“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从史铁生三百万字的著述中精心挑选了其经典语录结集出版,读者可以从中快速了解史铁生的思想和创作情况,以此基础从而进一步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

“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岳建一表示,“史铁生及其写作的当下意义”是一个开放、多元的话题,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青年作家蒋一谈认为,存在两类作家:一类作家的人生就是他的作品,另一类作家在写作中忘却自己,史铁生就属于前一类作家。史铁生的作品有着浓重的哲学意味,他的作品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思考人生的疼痛与迷惑、理解与承受,其写作的思考重量在中国当代是少见的。

编辑云志强从史铁生的早期作品《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谈起,提出了重新发现史铁生的命题。他认为,史铁生的写作是我们关注当代知识分子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的一面镜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认为,史铁生与汪曾祺、路遥共同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峰。然而,史铁生与其余两位作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写作是不可重复的,史铁生的写作摆脱了当代历史给作家心理带来的戾气,传达了普遍性的人类经验。通过对信仰和生命意义的追问,史铁生教导我们如何用一种正面的心态去拥抱生活、热爱生命。

我院杨联芬教授认为,史铁生的写作并不炫耀苦难,而是执着于对生命中的善与美的追寻。史铁生作品中的忏悔意识、对生命意义和完美人性的追寻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文学之道。

近代史学者章立凡从与史铁生的交往开始谈起,认为可以将史铁生与司马迁对读。史铁生写作中最为珍贵的:一是独立思考的精神,一是独自品味痛苦的勇气。史铁生用作品来探寻生死的意义,他在写作中成了一个了断生死的人。

翻译家叶廷芳也谈到了他与史铁生的交往。他认为,史铁生这个浮躁的时代中不浮躁的人,史铁生的身上带有一种“无惧”的品格和气质。

最后,孙郁院长做了总结发言。今天的讨论大家的观点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激发了我们对文学、对历史的思考。相对于大学中的学院派研究,这样一种讨论可以说是一种“非八股”式的思想碰撞,它本身就彰显了民间思想和自由写作的意义。


文:苏岩  编辑:文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