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0-06-12
来源:对外交流,海外名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010年6月7日下午两点,来自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的罗兰•玻尔教授给文学院比较文学与文艺学专业的师生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死亡”(western marxism and death)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耿幼壮教授主持。
罗兰•玻尔教授是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与政治、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宗教批评理论等,主要著作有:《天国的批判:论马克思主义与神学》(criticism of heaven: on marxism and theology)、《宗教的批判:论马克思主义与神学》(criticism of religion: on marxism and theology )、《政治神话:论圣经主题的运用与滥用》(political myth: on the use and abuse of biblical themes)、《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marxist criticism of the bible)、《叩击天国之门:圣经与大众文化》(knockin' on heaven's door: the bible and popular culture)等。
在这次讲座中,玻尔教授尝试梳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死亡问题的看法。玻尔教授注意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左翼思想家如巴丢(badiou)、奈格里(negri)和詹姆逊(jameson)等均关注生命、很少谈论死亡。他追溯到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如霍尔海默、阿多诺以及布洛赫的著作中去,发现他们对死亡问题的看法很有启发。玻尔教授发现,这些思想家都认为资本主义有其弊端,譬如。社会关系的物化和对科技理性的盲目相信。同时,他们每个人对于死亡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解释。阿多诺认为,物化死亡让死亡变成了生命消失的机械过程,同时这种物化让死亡成为一道裂缝,割裂了死亡与生命,造成了生命整体性的分裂。霍克海姆则认为,消除和压制死亡可能带来深重的恐惧,而这种恐惧会有破坏性。对于死亡问题,布洛赫持有最为独特的看法,并运用了很多的比喻、意象和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布洛赫指出,在死亡问题上的两种教条主义观点:基督教神学的“肯定独断论”(positive dogmatism)认为人死后的去处非常明确和肯定;唯物主义的“独断否定论”(dogmatic negativity)则绝对否定人死后去向的任何可能性。布洛赫区分了肉体死亡(physical death)和本体状态的死亡(the ontological status of death),并认为要取消本体状态的死亡才能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就取消了对肉体死亡的恐惧),让死亡成为一个人完整生命历史的一个部分,成为另一端旅程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在阿多诺与布洛赫的对话“我们失去了什么”(something’s missing)中,布洛赫更好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而阿多诺则一反自己谨慎、犹豫的姿态,比较肯定地指出抗拒战胜死亡的可能性就是抗拒乌托邦本身,因为这种抗拒是对现实状态的依恋,而不消除死亡就无法去想象乌托邦。
演讲结束后,与会师生从中国古代哲学、海外汉学等不同角度与罗兰•玻尔教授展开了交流对话,场面热烈。耿幼壮教授鼓励同学们做进一步研究,并表示学院会创造更多机会让同学们能与大师们面对面对话。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教授在讲座结束后会见并宴请了玻尔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