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3-06-21
来源: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交流

6月18日下午,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海孟德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鲁迅对印度知识分子的影响”的学术讲座。

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留学访问的海孟德教授说,这是他第三次来到人大,却是第一次和这么多的中国朋友一起谈论鲁迅。

这场英汉双语交流的演讲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鉴于中国学界对鲁迅在印度传播的普遍不熟悉,海孟德教授介绍了印度思想界和学术界对于鲁迅的接受和传播。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初始受到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印度马克思主义者往往也视鲁迅为精神领袖。1942年成立的印度人民话剧组织(ipta,indian people drama association)为鲁迅在印度最初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国内关于鲁迅的著作、论文以及根据鲁迅作品改编的戏剧大量出现。印度国家戏剧学院(nsd, national school of drama)排演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话剧曾上演100多场次。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的论文对印度关注鲁迅的学者影响很大,他将鲁迅及其《阿q正传》视为“民族寓言”,这表明他的研究重点不仅在于强调鲁迅本身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鲁迅在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阐释和传播。此后,一位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信仰伊斯兰教的马克思主义印度学者在其1990年代初出版的论著中对杰姆逊的观点进行了商榷,提出应警惕杰姆逊理论的后殖民色彩。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及其作品在印度的传播过程中,长期是将鲁迅作品英译本翻译成孟加拉语、印地语等各种语言,中文的直译几乎没有,这使鲁迅作品的翻译与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其次,海孟德教授解释了鲁迅在印度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因。在印度共产主义运动伊始,印度面临的问题和中国当时的问题很相似,鲁迅的革命斗士形象和反抗绝望的精神,及其对封建思想和旧文化束缚的抗拒等,都对印度的左翼思想家和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随着马克思主义阵营的不断分化,鲁迅的形象也是被热烈讨论的话题。1964年至1969年由印度共产党分化出的极左派表现出对鲁迅斗士形象的格外青睐。

据海孟德教授所言,在印度除了马克思主义者十分关注鲁迅以外,印度各大高校的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学生也会阅读鲁迅的名著。印度文艺界人士也十分注重对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

讲座最后,在座师生对鲁迅在意大利等地的受追捧做了探讨。由此,师生们对于海外鲁迅研究的了解也从美国、日本延伸至南亚、欧洲。

讲座由张洁宇老师主持,北京鲁迅博物馆的葛涛先生和我院陈奇佳老师等也参与了讨论。

文:时嘉琪 编辑:文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