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21-04-17
来源:
4月14日晚六点,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四届文学节系列活动“科幻中的现实:巨兽真相”主题讲座在人文楼200会议室举办。文学院电影学专业副教授孙柏以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幽默的风格,向大家呈现出一场精彩生动、饱含哲思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明德书院2020级本科生黄瀞莹主持,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内外学生踊跃参加。
孙柏以《哥斯拉大战金刚》为线索,带领大家穿越科幻电影的重重迷雾,探索影像背后的“现实”。在列举《异形》《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等怪兽电影中千奇百怪的异兽原型后,孙柏指出,这些异兽的设计体现了人们对繁衍能力的焦虑。
孙柏将两则近期发生的时事热点与本次讲座的主题关联起来。其一是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核电站的污水排放入海。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还有:二战时,日本广岛、长崎被投掷原子弹;1954年,美军在南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核试验,对附近23名日本渔民造成严重辐射伤害。一方面,这些由“核”造成的惨痛历史际遇,不断强化日本的核恐惧;另一方面,日本出于理性思考而推进核能发展。孙柏认为,作为巨兽的哥斯拉,因核弹而苏醒、侵扰人类,故事设计的背后,隐藏的是日本对核矛盾、悖谬的心理。
其二则是马斯克脑机实验,初步实现了超越媒介的信息传递与交换,这一设定经常在科幻电影中得到体现。孙柏认为,不论在现实还是科幻世界中,人们总有一个共同的渴望——超越媒介进行交流,也即心灵感应,这种渴望表现出人类对再现世界的关切。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话题再次回到电影《哥斯拉大战金刚》。孙柏提出关于再现世界的三种方式:极其光辉灿烂的世界、被“杂物”堆砌填满的世界和“霓虹灯式”的世界。《哥斯拉大战金刚》中的呈现属于最后一种。霓虹灯代表的红蓝光布调,不仅仅是一种科幻时尚,更是一种认知认同。孙柏称:“霓虹灯化的勾勒,削弱了现实世界的物质性,在试图达成超媒介、非中介化的影像呈现目的时,电影屏幕开始变成‘黑洞’。这也与物质生产、实体经济和社会的商品化密切相关。”
电影中的机械哥斯拉到底该如何去理解?为什么巨兽们的决战场地会在香港?或许当观众问出这两个问题时,心中的疑问其实是,好莱坞的这部影片,是否在“内涵”中国?针对这一点,孙柏指出,在其他经典的巨兽电影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镜头被拉低,从巨兽转移到人类的身上,渺小的人类为了拯救亲人,鼓起勇气穿行在灾难中。而这类镜头在《哥斯拉大战金刚》中是几乎没有的。孙柏认为,这是因为这部电影不再关注人类的壮举,而是关注“非我族类”——机械哥斯拉以及它所处的香港。这两者都是电影中的“象形符号”,他们背后展现出来的是西方对当代中国极为矛盾暧昧的感情。
讲座最后为自由交流环节。线上、线下听众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针对如何理解“巨兽”中“兽”的含义,孙柏引用海德格尔的名言,表明“兽”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一重“他者”。巨兽表现出来的兽性和人性的杂糅,正是对社会过度时现代化问题的一种反映和反思。随着更多同学的提问,话题不再局限于巨兽电影,而延伸至科幻电影本身、相关动漫或影视剧等。
本次讲座,孙柏以“巨兽电影”作为线索,串联起电影审美、社会文化、伦理哲学等各个方面内容,探讨现实、科幻及二者的关系。接下来,文学节还将举办主题讲座、对谈、辩论赛等各类形式的活动,请大家持续关注!
文:崔乐瑄
图:黄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