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3-03-25
来源:文学节,刘小枫

3月20日14:00,我院第七届文学节“回归阅读”开幕式暨刘小枫教授讲座在明德法学楼0101教室举行。

首先,我院孙郁院长兼党委书记致文学节开幕词,呼吁大家回归经典、回归阅读,保持对文学的初心,推广对纯文学的信念。随后我院刘小枫教授为本届文学节带来题为“古典与后现代的诗术”的开幕讲座。


刘小枫教授首先分别介绍了《诗学》和《玫瑰之名》这两部作品,并对它们所体现的内在价值观念做了具体阐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分为“什么叫‘作诗’”(即如何进行文学写作)和“论述悲剧”这两部分。亚里士多德认为作诗就是模仿,文学本质的基本切入点是“再模仿”。且模仿必然有道德的区分,而诗在这一点上有强制性引导作用,即通过模仿高尚的人、事为社会奠定一个基础,这也被认为是文学基本教化作用的来源。

与《诗学》相对比的作品是意大利作家艾柯在1980年发表的《玫瑰之名》,他通过探寻《诗学》中缺失的喜剧之谜的情节设定,高度突出了喜剧的价值地位,也因而颠倒了亚里士多德的高尚与低俗之分,确立了后现代主义的写作原则。刘小枫教授认为艾柯其实是通过他的小说与亚里士多德“比智慧”,即比较他俩对文学中雅俗的看法孰高孰低。

由此,刘小枫教授对悲剧和喜剧进行了更为具体的比较。他认为悲剧和喜剧分别代表对人生两种最基本面向的理解:悲剧理解高尚的一面,喜剧理解低俗的一面。因此可以说,不论是悲剧作家还是喜剧作家对人生的理解都只能是片面的,要做到二者兼顾则需要一种理性的辨识能力。

刘小枫教授认为悲剧和喜剧亦有共同点,即它们都体现了人身上的过错。但因为悲剧往往描写的是高尚的、伟大的人甚至于天神,而从高尚中辨别“悲剧的过错”是更加艰难的,所以说悲剧要比喜剧难写。“喜剧描写所有低俗的东西,但并非是低孽的东西”,这种夸张的“低俗”是可笑的,可模仿的,但绝不该是令人憎恶的。

结合作品的时代意义,刘教授谈到,在传统写作中好坏是泾渭分明的,然而在亚里士多德所在的民主政治的时代,高低好坏雅俗对错是不分的,因而悲剧显得更加重要,更具有教育意义,更容易突显人生道德上的含混。因此,亚里士多德把悲剧看成是剧作的典范,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最后回归两部作品,刘小枫教授总结道,艾柯的写法把悲剧的部分完全撇开,使喜剧没了参照性,只是基于猜测的教育意义,因此喜剧便不显得好笑。它败坏了人的品性,却在实现了普世价值的国家中被公认为是最佳小说。在它所建构的价值体系中,低俗压倒了高尚。这便留给我们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我们独立地思考、去辨识其中的高低好坏雅俗对错之分,去建构文学中正确的价值观念。由此我们也最终回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圈套”。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还踊跃地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刘小枫教授解释了“诗”在古希腊中的原意,对创作与模仿重要性的理解,和古典文学中高低雅俗明确性等问题。

到此,本届文学节开幕式暨刘小枫教授“古典与后现代的诗术”讲座圆满结束。开幕式由我院2011级本科生尚思宇同学主持。我院徐楠副院长、院党委胡玲莉副书记、院团委黄彦菲书记也参加了开幕式及讲座。本届文学节同时受到我校历史学院、哲学院、理学院等兄弟院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兄弟院校的关注。

本届文学节将持续至4月底,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组委会将会邀请到程光炜教授、杨联芬教授、常江、李萌昀等院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带领同学们回归阅读,一起领略经典的魅力。讲座详情请关注人文楼一层公告栏。 

文/图:钟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