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6-05-20
来源:第十届文学节

5月18日下午,我院梁鸿教授在公共教学一楼1406教室为师生们作了题为“文学与神圣人生”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何桂锦主持。本次讲座系文学院第十届系列活动之一。

梁鸿教授在讲座中以自己的经历为线索,分享了她创作《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和《神圣家族》三部作品的因缘与收获。在她看来,在当今时代,文学在塑造公共精神领域的功能被大幅度削弱,而作为个人经验与个人精神承载物的文学,则可能会起到弥合现代生活巨大分裂的作用。

2008年前后,在感受到学院化研究的无力与空虚后,梁鸿教授利用假期时间回到家乡,试图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内部复杂的生活肌理进行细致爬梳,通过行走、与梁庄的“留守者”们深入交流等方式,用一种口述历史的方法,记录梁庄留守农民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这后来便成就了她的写实小说《中国在梁庄》。“我保留了大部分农民自己的语言,而叙述者‘我’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这种综合了新闻、人类学、社会学和文学诸学科的书写方式,后来被媒体称之为‘非虚构’的书写方式,在我看来是让一个中国式乡村生活充分展开的最有效的方式。”

2011年,梁鸿教授继续深入调查梁庄,她将目光转向了梁庄的“出走者”,沿着梁庄外出打工者的足迹,探访了分布在十余个城市的梁庄年轻人。她认为,其在《出梁庄记》中写下的打工故事,能够反映出农民工与城市“硬碰硬”和“惨烈”的互动关系,故事中所展现的人生命运与生活状态,正反映出当今中国社会冲突的关键问题。

“这就是我08年到13年所做的事情”,梁鸿教授略显深情地说道,“当我完成了这次写作冒险,重新回到学术领域的时候,我感到脑中有无数活生生的活在当下的人在跳跃,尽管有时候我仍感到空虚和被架空,但我知道我曾经触摸到一种实在的生活,这让我感到非常幸福。”

2016年,梁鸿教授出版了新的作品《神圣家族》。这是她写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力图打破一种已经固化的、被政策语体和媒体话语贴上了标签的农民形象,将他们纳入到“人”的行列中,通过打破一种整体化的农民叙述,描写小镇上各异的边缘人物,以敞开以往被遮蔽的农民内心的精神微光。“没有人真正走进过当今农民的内心,人们对于农民的印象,还是100年前鲁迅所塑造的。这是当代作家的失职。而我如今想做的,就是展现农民真实的精神状态。”

讲座结束后,梁鸿教授与在场师生就相关创作问题进行了交流与互动。

梁鸿教授目前任教于我院创造性写作专业,她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关系研究。已出版《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等多部学术专著。其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国在梁庄》曾获“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2010年度文学类好书”、“《亚洲周刊》2010年度非虚构类十大好书”等奖项。

至此,文学院第十届文学节的所有活动圆满结束。


文/2015硕刘启民   图/2015本何兰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