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国光:古代专书语法研究
8月8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殷国光教授为汉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作了题为“古代专书语法研究——从事《〈吕氏春秋〉语法研究》、《〈庄子〉句型研究》的几点体会”的学术报告。
殷国光教授
殷国光教授在报告中首先提出,理论框架的选择与设计是古代专书语法研究的首要问题,因为理论框架决定了观察、分析和描写的深入程度。殷教授主张多元化理论背景下的汉语本体研究,提出要关注新的语言理论和方法,注重继承传统语文学的精华,并且认为对语言事实的挖掘与描写是语言研究的永恒主题。殷教授指出,在哪一种理论框架下研究古汉语都至少面临着两重困难:一是缺乏语感,二是语料的限制。由于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性质不同,现代汉语的理论框架不能全盘照搬,需要有所取舍。殷教授以《吕氏春秋》词类研究为例,从复音词的界定、划分词类的基本原则和词的同一性三个方面作了具体阐释。
殷国光教授在报告中还提出,专书的研究要置于汉语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他以低频语言现象为例,指出专书语言研究不能专于一书。殷教授通过列举《吕氏春秋》中的近指代词“兹”、“时”、“斯”,《吕氏春秋》中的“登自鸣条”和《庄子》中的“问臧奚事”这三个具体例子阐明:考察低频语言现象,要在汉语史的背景之下进行观察;共时的、专书的研究也要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视角。
报告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朱冠明副教授主持。
图:史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