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8-05-15
来源:电影学

俄罗斯全俄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高级研究员谢尔盖·卡普捷列夫于我院举办“当代俄罗斯电影理论与批评实践”系列讲座


2018年5月7日至11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邀请俄罗斯全俄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高级研究员谢尔盖·卡普捷列夫在人文楼7层会议室举办系列讲座。全俄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电影教育机构之一,许多着名导演和演员均毕业于此。


系列讲座由文学院影视与新媒体教研室陈阳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硕士马宁宁、刘如意分别担任翻译。人大文学院、外语学院、历史学院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来自《侨声报》等单位的业界人士也一同参加,并与卡普捷列夫研究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本次讲座中,卡普捷列夫研究员不仅准备了内容丰富的讲稿,还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及视频资料。更为可贵的是,卡普捷列夫还为大家展示了苏联人列夫·阿塔马诺夫1958年左右来中国时用自己的摄像机所拍摄的珍贵画面,另外还播放了1928年登上银幕的关于上海的纪录片,这些片段纪录了当时北京、上海等地各个阶层、各种行当的中国人的真实生活,不仅为大家呈现了一派生动鲜活的老中国图景,同时也是极为宝贵的学术研究的资料。五场讲座的题目分别为:1、俄罗斯电影理论发展回顾;2、当代俄罗斯电影学的理论和实践状况;3、当代俄罗斯电影的新语境;4、俄罗斯电影技术和电影院线的发展状况;5、当代俄罗斯电影主流美学趋势。

第一讲,卡普捷列夫研究员以“俄罗斯电影理论发展的回顾”为主题,介绍了爱森斯坦、维尔托夫、普多夫金、库里肖夫等苏联电影理论及实践的大师,同时梳理了从20世纪20年代、30年代至今俄罗斯电影理论的发展过程。此外,还列举了全俄电影学院科学研究所的基里尔·拉斯罗科夫带领的研究团体、圣彼得堡电影学流派等电影理论研究的经验,。卡普捷列夫研究员在总结现代俄罗斯电影学研究和发展时指出,尽管存在一些人文理论工作经费不足、苏联解体后全俄高等学府之间缺乏交流渠道、学院派研究多关注国外潮流而忽视俄罗斯本国经典理论等问题,但俄罗斯的电影理论研究工作如今仍然是积极进行并且丰富多样的。直到今天,经典电影理论仍然是很多高校电影学的基础课程,对于那些把理论和历史看作是当今综合学科不可或缺的部分的研究者来说,经典理论也依然有研究和拓展的空间。

第二讲介绍了当代俄罗斯电影学的理论和实践状况(1990年代至今)以及外国电影理论对俄罗斯电影学的影响。卡普捷列夫从电影档案馆这一话题为切入点,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两个主要电影档案馆——俄罗斯联邦国家电影基金会(主要保存艺术电影和科普电影)和俄罗斯国家电影资料档案馆(主要存放纪录片),同时,由此展开,强调了俄罗斯电影档案馆、电影基金会等不断发掘珍贵影像资料与支持当代电影发展创作的重要性。另外,当今俄罗斯与外国电影专家的交流也十分重要,其中,苏联国立电影学院电影艺术研究所和俄罗斯国家电影基金会两个机构对此起到了特别的作用。卡普捷列夫认为,所有保存、推广档案电影的活动都是在传统电影理论和苏联时期所形成的电影理论研究的学术基础上进行的,正是这一点给在俄罗斯进行的电影研究带来分量和深度,并使俄罗斯电影学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讲中,卡普捷列夫播放了20世纪50年代来到中国的列夫所拍的纪录片,这份珍贵稀有的影像也印证了电影资料发掘与保存的重要意义。

第三讲以“当代俄罗斯电影的新语境”为主题,讲述了俄罗斯电影是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并应对国家文化政策变化的。这一讲中,卡普捷列夫介绍了今天俄罗斯私人电影制片厂的前身——“电影合作社”,与“改革”时期的其他电影院不同,电影合作社的活动是根据自负盈亏的自我偿还原则进行的,其首要目的是利用最小的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如今,“合作社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传统上认为,2002年是合作社活动繁盛时期象征性的结束时间。“合作电影”成为后苏联初期最显着的电影和文化现象之一,这个现象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俄罗斯在经济体系、社会情绪和国家监管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第四讲的内容主要是俄罗斯电影技术和电影院线的发展状况以及互联网时代对电影批评的作用和影响。讲座开始时,卡普捷列夫播放了1928年苏联人拍摄的上海纪录片,记录了当时上海贫富两种阶层的人的生活状态,影像生动鲜活,平衡了意识形态与艺术创作间的关系,是极为珍贵的电影学研究资料。在这一讲中,卡普捷列夫介绍了电视、dvd视频产品等媒介对电影产业的影响与冲击,同时,介绍了制片公司、电影院线针对电影面临的困境所作出的努力,探讨了如今3d技术盛行对电影艺术创作的利与弊。

第五讲的主题为“当代俄罗斯电影主流美学趋势”,结合前四讲中涉及到的电影经典理论发展与历史沿革解读当下俄罗斯电影中的美学取向。在这一讲中,卡普捷列夫播放了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俄罗斯电影片段,例如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2013年导演的《斯大林格勒》,这部电影独特的视觉特效可以说是俄罗斯电影特效开始达到世界水准的标志。从克拉夫丘克的《海军上将》以及该片的10集电视版本可以看出,俄罗斯电影电视已经尽力避开展现生活“阴暗面”的传统,开始想要展现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其次,与追求技术相对的还有一类影片是思考东正教,或者更广泛地说,是思考精神性在俄罗斯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例如《海岛》、《牧师》等作品,从中能够看到人文主义的光辉。从技术“大片”到作者电影,从表达民族性、批判社会问题的电影到娱乐——风俗电影,卡普捷列夫对当今俄罗斯电影的发展现状作了全景式的介绍。

为期五天的讲座为热爱俄罗斯电影的与会者搭建了一个与卡普捷列夫研究员充分交流的平台,讲座期间多次展开讨论,对爱森斯坦对梅兰芳戏曲艺术的欣赏与研究;俄罗斯电影产业前景及其发展空间;当代俄罗斯电影理论和产业的融合发展;电影手段对新媒体的影响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参会者表示,此次讲座令人受益匪浅,填补了对当代俄罗斯电影理论与产业发展认识与了解上的不足,同时也认识到经典电影理论的重要性。


会后,卡普捷列夫研究员对中国人民大学的邀请深表感谢。卡普捷列夫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他展示的稀有珍贵的影像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通过这次系列讲座与中国师生的交流,他表示对中俄电影理论交流、产业合作前景充满信心,也期待与中国电影研究者进行更多的沟通互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