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21-08-15
来源:

2021723日至26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广西大学成功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广西大学共同主办,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上海交通大学、贵州大学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协办。来自国内242所高校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日本、越南等国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区的600余位专家学者及青年学生,围绕大会主题“时代变革与文化转型中的比较文学”,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是次盛会。

在本届年会中,杨慧林教授和高旭东教授组织并带领我院教师积极参会,成功组织并承办了两个分组论坛。我院参会并发表论文的教师还有:曾艳兵、汪海、李丙权、赵倞、彭磊。杨慧林教授应邀在大会主旨发言环节做专题报告。

第一分论坛“文化转型中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由高旭东教授负责。在五场报告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美国格林内尔学院等国内外三十余所高校和上海社科院、山东教育出版社等科研及文化机构的37位专家学者及硕博士生,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深入讨论了“中外文学关系”,展示了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学界在此领域的前沿成果以及学者们如何通过多种研究范式和学术视野的激烈碰撞推动了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新发展。

参会学者聚焦“文化转型”这一背景,围绕两类话题展开研讨,其一是“中外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研究”,其二是“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其中又可分为以中国文学为基准的放送者、接受者及中介(翻译)研究,本组研讨通过多种研究范式和学术视野的激烈碰撞有力推动了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新发展。

第四分论坛“文学中的终极关怀”由杨慧林教授负责,在七场报告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黑龙江大学、闽江学院、济南大学、河南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耶鲁大学、澳门圣若瑟大学、美国贾德森大学的22位与会专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入手,透过细读分析世界文学文本探讨“文学中的‘终极关怀’”。

人类因为感受到自身的有限性,生发了关于“终极”和“无限”的思考,这些有关“终极关怀”的思考和追问贯穿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文学和哲学经典名篇之中。在本质上,此类反思是在提醒,人类的有限思考关联于人类可以经验的生死考验,来源于“有限”的感知。“生”者有限、“寿”者有涯,这类对“终极”的追问一方面回应了人的价值追索,另一方面在尝试解说“神圣何以为神圣”问题,始终具有现实意义。

学者们认真探讨了如下问题:“终极”问题的意义及其延展;文学何以表达“终极关怀”;“终极关怀”在哲学史视域中如何呈现;古典文明中的“终极关怀”;串联神学、哲学与神学重要问题的“终极关怀”;从文学的角度看自我与终极者的相遇;宗教领域的跨文化对话;“终极关怀”与“神圣”之间的张力等等。

在讨论中涉及的名家及名作包括柏拉图、《吉尔伽美什》、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卡夫卡、艾略特的《荒原》、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歌德的《浮士德》、约翰·纽曼、梅尔维尔的《白鲸》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