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8-04-24
来源:


2018年4月21日,我院徐正英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唐前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学综合研究(17zda254)”开题报告会暨“出土文献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200会议室举行。开题报告评审组专家国家图书馆詹福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刘跃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赵敏俐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钱志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朱万曙教授、《文学评论》编辑部王秀臣教授,校科研处、文学院相关领导,在京重要学术刊物编辑、多所高校学者、课题组成员,5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分项目开题和学术研讨两个时段进行。开题报告会先后由詹福瑞教授、刘跃进教授主持,校科研处沃晓静副处长、文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朱冠明教授分别致欢迎词,项目首席专家徐正英教授对各位与会者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


沃处长对徐正英教授的重大选题成功立项表示祝贺,并感谢徐教授在组织领导重大科研项目过程中的努力与担当。沃处长表示,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国家重大项目的申报,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她对校相关扶助措施作了具体介绍。

朱书记代表文学院与孙郁院长对徐教授表示衷心祝贺,并感谢各位专家的莅临与学校科研处的大力支持。作为汉语史教授朱书记阐述了出土文献对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作用,肯定了该项目在推动学科建设与优化学科评估方面的重大意义,期待徐教授以此为依托,培养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产生更多高层次优秀研究成果。

徐正英教授对项目研究工作的整体布局与研究设想进行了阐述与说明,武汉大学曹建国教授、郑州大学王书才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杜海军教授(人民大学蔡丹君老师代宣)分别汇报了各子课题的研究计划。

评审专家分别对重大项目的开题报告书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建议。詹福瑞教授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课题进行要紧扣文学研究这个主题;二是应以文献整理作为研究基础,《玉函山房辑佚书》的整理可作为阶段性成果,注重实证研究;三是将文体研究作为“大文学”研究的重点;四是通过出土文献、佚文献的综合性研究,丰富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

赵敏俐教授认为,纯文学文本容易辨识,文学性的文献难以择拣,建议将项目中文献的选择标准定好,并注意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钱志熙教授建议借此开展器物文学研究、出土文献与文体发展研究。朱万曙教授认为,该项目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建议要在理论体系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找到学术研究的着力点与生长点,以增强该项目的学术影响力,引领学术研究潮流。

王秀臣教授认为,该项目是“出土文献”与“佚文献”两个重大课题的合体,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处理好这两个课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山东大学郑杰文教授提供的书面建议为,注意揭示出土文献、佚文献区别于同时代传世文献文学的相异文学特点,注意揭示它们因为较早进入“休眠态”而能够保留的区别于同时代传世文献文学的“更原始状态”,部分还原唐前文学所固有的、不被后人“修润”的“文学本真面貌”。中山大学吴承学教授提供的书面建议为,该项目的主体与重点应该放到理论建设方面,文献整理成果可作为阶段性成果。刘跃进教授在总结各位专家的发言后强调,该项目应在资料的发明和理论的提出方面作出典范,力争“盘活”佚文献,以为古代文献整理与文学研究如何走出困境探索新路。

专家组最后给出了四点书面综合建议:其一,在充分掌握已有出土文献与佚文献整理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文学”的视角,着力进行深度研究和整理,力求在深度上超越已有研究;其二,目前所拟完成的预期成果的研究思路还应进一步明确;其三,本课题涉及到出土文献、佚文献以及唐前文学的诸多问题,期望在理论上有新的发明和突破;其四,建议学校加大政策与经费上的支持力度,国家社科基金办应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给予滚动资助。

21日下午,会议进入学术讨论时段。《新华文摘》《文学遗产》《文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等著名学术期刊编辑在人文楼200会议室与重大项目课题组成员围绕“出土文献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人员就学术期刊自身定位、选文标准、刊发流程及其他当前学界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课题组成员还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情况与设想。会场中碰撞着各种思维与想法,氛围十分活跃。“项目开题”和“学术研讨”两场会议都非常圆满。

此前,20日晚课题组成员还召开了预备会,对项目阶段性成果奖励办法及其他事宜进行了认真讨论。

文字: 夏天/杨柳青

图片: 时嘉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