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4-09-28
来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014年9月18日—21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11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延边大学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办,延边大学与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共同承办。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与我院杨慧林教授共同担任中国比较文学第10届学会会长。
本届年会会议主题为“比较文学与中国:百年回顾与展望”。围绕这一主题,大会设定14个工作议题和圆桌会议议题,具体为:(1)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2)普遍性与差异性:比较文学的学科方法与文化分野;(3)中国作家、批评家与世界文学;(4)汉学与国际中国人文研究;(5)多民族国家的比较文学疆界与研究范式;(6)诗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7)比较文学、国别文学与世界文学;(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与师资培养;(9)翻译与比较文学;(10)中韩文学及东北亚文学关系研究;(11)【圆桌】比较文学与宗教研究;(12)【圆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13)【圆桌】文学符号学;(14)青年论坛(分组发言中的部分论文,将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特辑”中选登)。
9月19日上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11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延边大学举行。开幕式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陈跃红教授主持。
延边大学校长朴永浩教授首先致辞。他对各位学者莅临延边大学参加大会表示热烈的欢迎,指出:延边大学作为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在中朝、中韩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目前,延边大学已经成为吉林省从事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的重镇,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的会址也设在延边大学。朴永浩校长着重提到,延边大学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外许多知名高校比较文学研究专家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对此,他代表全体延大人致以由衷的谢意。
斯洛伐克科学院东亚研究所高利克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回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发展,同时也谈到了中国和国际比较文学学界的交流,还指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在开幕式上做了《第10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工作报告》。他将三年来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比较文学学术机构和学术队伍不断壮大。这体现在:省级学会进一步加强,开展了各项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特别是增加了新的省级学会——比如这次年会的承办方和东道主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许多省级学会都根据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上海学会还被评为上海社科联的“优秀学会”;同时有更多研究者从国别文学队伍进入比较文学领域,譬如,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一批有外语基础、国际交往经验的中青年学者正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比较文学学术活动更加凸显国际化的学术对话优势。譬如,在副会长王宁、曹顺庆等学者的主导下,继续召开中美双边比较文学会议;北京语言大学张华教授与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在南卡大学召开双边会议;北京大学与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成功举办了双边会议;复旦大学成功举办“乔伊斯与东方”会议;中国人民大学继续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合作举办每年一度的“北京-苏格兰研讨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先后于2012年和2013年在广西北海和重庆举行年会,对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外国文学翻译、新时期以来国内的翻译研究、当代国际翻译研究的多元化转向与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探讨,对中国文化典籍(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典籍)外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问题进行分析;2013年学会组团参加了国际比较文学巴黎年会,周小仪教授继续担任副主席,孟华、谢天振教授主持“西方文学概念在东方的境遇”圆桌会议,杨慧林、张辉主持“经文辩读与比较文学”圆桌会议(会后国际比协在编辑年会论文集时,仅第一个圆桌会议就有十余篇论文被正式收入国际比协的年会论文集。这是在历届国际比协编选年会论文集时收入中国学者论文最多的一次);2014年9月3-4日,在北京召开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会(北京大学周小仪、香港城市大学张隆溪和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下属各个委员会的工作报告、2013年巴黎国际比较文学大会的总结以及各项财政预算情况,会议还听取了2016年维也纳国际比较文学年会的筹备报告,年会定于2016年7月21-27日在维也纳召开,总议题为“比较文学的各种语言”;会议还讨论了2019年在中国举办年会的可能性);随后两天,作为世界汉学大会的议题之一,理事会召开了题为“文化语境与文本阅读:一种比较的语言”的学术研讨会。值得特别提及的是,2014年中国大陆有120名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比上年度增加7名,共缴纳会费1200美元。三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和学科辐射进一步拓展。副会长叶舒宪以及徐新建、彭兆荣等学者分别成功获得三个“文学人类学”方向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研究项目;刘小枫教授主持的“古典学研究中心”、“古典学实验班”,中央民族大学游斌教授主持的“比较经学研究中心”,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古典学与比较文学的结合方兴未艾,刘小枫主编的“经典与解释”系列丛书已出版了百多种;北京大学张辉教授的“文学与思想史”研究系列、中国人民大学持续多年的“文学与宗教学”研究系列,进一步拓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边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增设“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学科研究”等二级学科的工作也已经启动。四是比较文学学术出版亮点频出,如谢天振、陈思和、宋炳辉主编“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丛书”(24卷,复旦大学出版社),集中展示了中国比较文学近30年来的发展轨迹和所取得的成就,为国内外从事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研究资料;王向远主编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坛”(约20卷,中央编译出版社)已经出版;杨乃乔主编的“比较文学名家经典文库”,收入历年来已经在国内出版的重要的比较文学学术专著(11卷),近期内将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推出;张辉、宋炳辉主编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系统展示“60之后”比较文学学人的研究成果,目前出版16卷(复旦大学出版社);曹顺庆等人主编了《中国比较文学年鉴》、刘洪涛主编了“21世纪北美中国文学研究著译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编撰了“人文学科关键词研究丛书”(10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北京大学出版社);谢天振、王宁合作主编了六卷本的“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今年6月出版,丛书主编还计划与国外出版社合作推出这套书的英文版;另如曹顺庆在springer出版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杨慧林在baylor university press出版china, christianity and the question of culture等等。学术期刊方面,在既有的《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中外文化与文论》的基础上,学会秘书处将《中国比较文学通讯》改刊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双语杂志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三年来已出版5期;《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起扩版4印张,达224页,已经拥有20个定期或不定期栏目,还开展了与《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定期合作;上海师范大学复刊了由孙景尧先生创刊的《文贝》,新一期已与读者见面,同时该刊还有网络版,成为学会出版电子化的重要窗口。
杨慧林会长还就目前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他首先讲到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经费严重不足,以及因此而对学会网站建设等方面带来的限制。他建议新一届理事会应该就此探讨新的经费筹集方式,并以集体会费的方式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其次,学会处于新老交替时期,应该进一步发展会员,吸收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再次,要争取让比较文学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他说:我们应该有信心,但也应该正视困难和问题。上海比较文学学会下设“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成立“文学与思想史研究中心”,这些机构的成立表明,比较文学学科成为独立一级学科增加了新的可能性。最后,他提出了有关学会换届机制的设想,说明了会长轮值制以及明确责任的基本思路,目的在于使得学会变成学术纯粹、气氛和谐、工作高效、更加国际化的学术团体。
在主题发言环节,延边大学金柄珉教授作了《东亚文学跨文化研究刍议》的报告。他认为,东亚学已经成为一种研究视域和范式乃至研究方法。东亚文学的跨文化研究有利于进一步阐释中国文化在东亚地区的辐射与反馈的双向交流及其重大作用。高利克教授作了《我的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三十年》的英语报告。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做了《文化外译与翻译理念的更新》的报告。他主要从当前翻译的现状与实质、现行定义已落后于时代变化和对翻译的重新定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20日下午,大会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主题报告:副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钱林森教授做了《文学关系研究的几点思考》的发言;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曹顺庆教授做了题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国道路》的发言;副会长、清华大学王宁教授做了题为《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刘小枫教授做了题为《古今之争的历史含义》的发言;耶鲁大学chloe starr副教授做了题为the public and personal faces of religion in xu zongze’s suisi suibi and the shengjiao zazhi的发言;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做了题为《“多元”如何“一体”——华夏多民族国家构成的奥秘》的发言。
大会期间,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秘书处的主持下,召开了第10届第2次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并经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见附录)。乐黛云教授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终身荣誉会长,乐黛云、饶芃子、谢天振、钱林森、严绍璗、孟华、陈惇、刘象愚等资深学者为学会学术顾问。同时授予以上各位学术顾问及已故副会长孙景尧教授等人“中国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
9月21日下午,举行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11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10届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主持。闭幕式上首先由各分组代表发言小结,接着,新任秘书长、北京大学张辉教授宣布新一届学会理事会换届改选结果。随后,新一届学会会长曹顺庆教授发表就职讲话,对第11届理事会的工作计划做出展望,并宣布下一届年会将由河南大学承办。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李伟昉教授就下一届年会筹备做了简短说明。最后,主持人杨慧林教授宣布本届大会圆满结束。(徐东日)
附: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选举结果
终身荣誉会长
乐黛云
学术顾问
乐黛云、饶芃子、谢天振、钱林森、严绍璗、孟华、陈惇、刘象愚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99人)
(以姓氏拼音为序)
姓名 |
单位 |
姓名 |
单位 |
姓名 |
单位 |
|||
蔡熙 |
贵州社科院 |
曹顺庆 |
四川大学 |
车槿山 |
北京大学 |
c |
||
陈建华 |
华东师大 |
陈思和 |
复旦大学 |
陈晓兰 |
上海大学 |
|||
陈跃红 |
北京大学 |
程爱民 |
南京大学 |
代迅 |
西南大学 |
|||
董晓 |
南京大学 |
范劲 |
华东师范大学 |
方汉文 |
苏州大学 |
f |
||
费小平 |
四川外语学院 |
傅勇林 |
西南交大 |
高旭东 |
人民大学 |
|||
高玉 |
浙江师大 |
葛桂录 |
福建师大 |
耿幼壮 |
人民大学 |
|||
姑丽娜尔 |
喀什师范学院 |
何云波 |
中南大学 |
候玉海 |
兰州大学 |
h |
||
胡继华 |
北京二外 |
户思社 |
西安外大 |
黄汉平 |
暨南大学 |
|||
季进 |
苏州大学 |
季水河 |
湘潭大学 |
蒋述卓 |
暨南大学 |
j |
||
金柄珉 |
延边大学 |
金永兵 |
北京大学 |
靳明全 |
重庆师范大学 |
|||
李庆本 |
北京语言大学 |
李伟昉 |
河南大学 |
李正荣 |
北师大 |
l |
||
梁 工 |
河南大学 |
刘洪涛 |
北师大 |
刘洪一 |
深圳高等技术学院 |
|||
刘介民 |
广州大学 |
刘康 |
上海交大 |
刘小枫 |
人民大学 |
|||
刘耘华 |
上海师大 |
罗 钢 |
清华大学 |
罗选民 |
清华大学 |
|||
马汉广 |
黑龙江大学 |
孟庆枢 |
东北师大 |
孟昭毅 |
天津师大 |
|||
穆雷 |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 |
彭兆荣 |
厦门大学 |
钱超英 |
深圳大学 |
q |
||
钱念孙 |
安徽社科院 |
任一鸣 |
上海社科院 |
史忠义 |
中国社科院 |
|||
宋炳辉 |
上海外大 |
孙晶 |
复旦大学 |
孙宜学 |
同济大学 |
s |
||
田德蓓 |
安徽大学 |
汪介之 |
南京师大 |
王 宁 |
清华大学 |
w |
||
王宏图 |
复旦大学 |
王杰 |
上海交通大学 |
王诺 |
厦门大学 |
|||
王向远 |
北师大 |
王晓路 |
四川大学 |
王晓平 |
天津师大 |
|||
王中忱 |
清华大学 |
卫茂平 |
上海外大 |
吴家荣 |
安徽大学 |
|||
肖淑芬 |
扬州大学 |
肖霞 |
山东大学 |
徐东日 |
延边大学 |
x |
||
徐新建 |
四川大学 |
许钧 |
南京大学 |
严 明 |
上海师大 |
|||
杨恒达 |
人民大学 |
杨慧林 |
人民大学 |
杨丽馨 |
南京师大 |
y |
||
杨乃乔 |
复旦大学 |
姚申 |
上海师大 |
叶隽 |
社科院 |
|||
叶舒宪 |
中国社科院 |
余斌 |
南京大学 |
郁龙余 |
深圳大学 |
|||
曾艳兵 |
人民大学 |
张法 |
人民大学 |
张 辉 |
北京大学 |
z |
||
张冰 |
北京大学 |
张德明 |
浙江大学 |
张 华 |
北京语言大学 |
|||
张靖 |
人民大学 |
张思齐 |
武汉大学 |
张西平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
张旭春 |
四川外大 |
赵白生 |
北京大学 |
赵渭绒 |
四川大学 |
|||
赵小琪 |
武汉大学 |
周宁 |
厦门大学 |
周 宪 |
南京大学 |
|||
周启超 |
中国社科院 |
周小仪 |
北京大学 |
朱水涌 |
厦门大学 |
2014年9月19日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会暨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名单
姓名 |
姓名 |
||
曹顺庆 |
会长 |
陈思和 |
常务理事 |
杨慧林 |
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
程爱民 |
组织委员会主任 |
陈跃红 |
副会长,组织委员会主任 |
金柄珉 |
常务理事 |
王 宁 |
副会长,联络委员会主任 |
季 进 |
青年委员会副主任 |
叶舒宪 |
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
刘洪涛 |
青年委员会主任 |
高旭东 |
副会长,教学委员会主任 |
刘小枫 |
常务理事 |
张 辉 |
副会长,秘书长 |
刘耘华 |
出版委员会主任 |
宋炳辉 |
副会长,青年委员会主任 |
孟昭毅 |
教学委员会主任 |
孙 晶 |
出版委员会主任 |
||
王向远 |
教学委员会主任 |
||
王晓平 |
联络委员会主任 |
||
汪介之 |
常务理事 |
||
徐新建 |
出版委员会主任 |
||
杨乃乔 |
常务理事 |
||
郁龙余 |
常务理事 |
||
张 冰 |
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
||
张 靖 |
副秘书长 |
||
赵渭绒 |
副秘书长 |
||
周启超 |
常务理事 |
||
周小仪 |
常务理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