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6-11-24
来源:汉语国际教育,张一帆
11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昆曲调研中期汇报会在苏州校区修远楼303教室顺利举办。此次汇报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讲师、戏剧戏曲学教研室主任张一帆老师主持,2016级汉教专业全体学生参与了此次调研汇报会。
汇报会现场
开学之初,鉴于中国人民大学一流的学术力量与生源力量、汉教专业面向海外的专业特色、苏州校区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汉教专业选修课《中国传统艺术与实践》的主讲老师张一帆决定本学期课程的开展以昆曲艺术为中心。九月下旬,张一帆老师带领汉教专业核心班委拜访了苏州昆剧院(以下简称苏昆),苏昆蔡少华院长热情接待并与来访师生亲切交流,在交谈中蔡院长指出苏昆的发展乃至昆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聚合更多的力量来保护和推广,而高校师生正是传播和弘扬昆曲事业的中坚力量。此行之后,张老师讲授了12课时的昆曲艺术专题,并在班级内开展调研问题座谈会,鼓励动员同学积极投身昆曲调研当中。其后在张一帆老师的细致指导下,汉教专业全体同学分成核心策划组、资料组、名家组、传承组、传播组、剧目组、造型组共计七类调研小组展开调研。
先行队与苏昆蔡院长(左三)合影,右三为张一帆老师
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各小组整合队伍、分头行动。核心策划组以学校为基地,把握各组调研进度,配合人员机构的联系,促进调研项目稳步推进。资料组以图书馆为中心,对史料进行筛选性的收集整理,为其他小组提供资源支持。名家组广泛搜集生、旦、净、丑各行名家资料。传承组按照时间顺序分析昆曲传承历程,并参加了苏昆副院长王芳老师的个人讲座且与之深切交流。传播组仔细研读昆曲相关政策,发放收集相关调查问卷,采访昆剧“继”字辈丑行老艺术家朱继勇先生、道和曲社夏晶晶老师,对昆曲传播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剧目组从剧目数量、剧目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并前往虎丘曲会实地调研,剧目组此行得到了虎丘曲会发起人陈韶韵老师、安徽大学徐强老师、湖南师范大学石力夫老师的鼎力相助。此外造型组从昆曲的服装、头饰、妆容、造型四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实地跟拍昆曲演员幕后造型过程。各小组的调研活动均得到了苏州昆剧院等相关昆曲部门与业界人士的支持与配合。
调研小组于虎丘曲会现场合影,左五为安徽大学徐强老师
调研小组于苏州昆剧院合影留念
汇报会现场,各小组充分利用多媒体等音响设备多层次、全方位、广角度地向现场师生汇报调研成果。资料组作为整个调研活动顺利展开的基础,第一个进行了汇报,汇报会上该组从昆曲的产生、兴起、繁荣、衰落、复兴六个板块进行阐述。其后名家组通过精彩的采访视频和音频资料对王传淞、吴双、蔡正仁、吕佳四位不同行当、年辈的著名昆剧演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接着,传承组从昆曲传承历程出发,分别从剧团、曲社、文献研究和学校四部分中的昆曲传承进行说明。传播组通过多方数据,配合以相关政策现状和问卷调查结果,向大家传达了昆曲传播情况,并予以相应建议。剧目组通过剧目数量和剧目种类的详细分析,配合各大昆曲剧团代表作的介绍,得出“舞台演出剧目数量急剧下降”的结论,同时依据虎丘曲会发展情况,对昆曲剧目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考。最后出场的服装与造型组该组从服装、头饰、妆容、造型四个部分展开,精彩的幕后造型花絮让现场掌声雷动。
汇报会尾声,张一帆老师对此次汇报会成果予以高度评价,他表示同学们的调研成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此次汇报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图为各小组进行汇报
整个调研汇报会持续了四个多小时。会后,参与汇报会的汉教同学纷纷表示此次调研活动受益匪浅,在实践中打开了昆曲的一扇窗,在合作中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张一帆老师表示,此次调研汇报会并不是一次简单的课程作业,而是通此次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昆曲,并起到桥梁作用,继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魅力,助力昆曲更好的走向世界。
此次汇报会系昆曲调研工作的中期成果,后续会根据本期成果深度调研。同学们热切期待最终调研成果能在人大苏州校区、苏州昆剧院和人大本部进行汇报。此外调研团队会充分借助此次调研成果与各昆剧院团取得联系,深入本体,扩展思维,将研究成果助力实践。
文/姜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