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5-11-10
来源:

11月4日下午,耶鲁大学神学院院长乔治·斯特林(gregory e. sterling)教授在人文楼五层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德行的限度”(when virtue is impossible)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和哲学院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协办。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姚新中教授主持,哲学、文学等专业的众多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教授用一个问题开启讲座:人类的自由是否有限?特别是当人们发现无法有能力去追求德行之时,人类是何种状态?通过分析和介绍耶稣与保罗的同时代人、第一个为《摩西五经》注疏的犹太思想家亚历山大的斐洛(philo of alexandria, ca. 20 bce-50ce)及其著作教授引领大家来探讨这个问题。 

讲座由两部分组成。教授首先介绍了斐洛对四个圣经故事的解读:罗德的妻子变成盐柱(《创世纪》19:26)、纹身的禁忌(《申命记》19:28)、有意犯罪和无意犯罪的区别(《民数记》15:30)、妇人许愿被废除的情况(《民数记》30:10)。斐洛这位犹太思想家对这四个故事的解读是:人类会有“不可救药”的时刻,无力在道德上做得更好。这种看法在古人那里并不奇怪,因为很多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故事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接下来,教授带领大家考察斐洛是否对人类的这种境地提供了解释。教授认为斐洛没有接受斯多葛主义的观点,即道德冲动可以得到抑制;斐洛遵循了柏拉图的观点,认为灵魂或内在的本我实质已经死亡。斐洛认为有两种死亡,一种是我们都会经历的肉体的死亡,一种是灵魂的死亡,即一种人类被恶捆绑无法追求德行的状态。尽管斐洛从未明确地把上述四个故事和灵魂之死相联系,他很有可能认为严重的道德罪恶是灵魂死亡的结果。

最后斯特林教授回到最初的问题:在人类自身的自由受到限制的时候是否会身不由己?教授总结到,斐洛提倡无论现实是多么无望,人们都要一起努力来改变现状。斐洛坚信人类自己所不能做到的,上帝都可以为人类做到。斐洛认为,人类依然处于一种无药可救地被罪恶捆绑的境地。无论我们接受还是反对斐洛的观点,面对当下一些挑战时思考他的观点依然有着积极意义。


报告人简介:乔治·斯特林(gregory e. sterling)教授,现任耶鲁大学神学院院长,新约教授。曾在美国圣母大学人文学院任教多年并曾任该校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希腊化犹太教,专攻犹太哲学家斐洛、历史学家约瑟夫斯,《路加福音》以及《使徒行传》研究,第二圣殿时期犹太人及早期基督教研究。主要著作有《科普特范式:沙希地语科普特形态学综述》(coptic: a summary of sahidic coptic morphology),《亚美尼亚范式》(amerian paradigms),《历史编纂与自我界定:约瑟夫斯、路加福音—使徒行传与护教历史学》(historiography and self-definition: josephus, luck-acts, and apologetic historiography)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