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4-09-25
来源:苏州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9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应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苏州地区负责人张璐老师的盛情邀请,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为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们作了主题为“走出‘把’字句教学的困境——兼谈如何读书与研究”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张璐老师主持,文学院陈满华、罗青松教授也出席了此次讲座,这也是苏州校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新学年第2次专家学术讲座。

首先,陆俭明教授向同学们举出了一些汉语学习者“把”字句常出现的错误,而用现有通行的针对“把”字句语法特点的描述并不能防止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把”字句教学困境的所在。然后他将“把”字句和其他句式进行逐一比较后,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从以下三方面来观察“把”字句:一是“把”字句内部涉及的语义位置关系;二是表“处置、致使、主观认同、不如意”等意义并不是“把”字句的专利,应该分清“把”字句跟其它句式的区别;三是一定要弄清“把”字句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什么情况下不该用。

陆俭明教授指出,之所以出现“把”字句教学的困境,是因为汉语本体研究历来不研究语言用法,只是作客观描写,进行大量理论阐述。这只是对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有用,却并没有照顾到母语非汉语的外国学习者。接下来,他从语义关系上将“把”字句进行分类,并以“处置类‘把’字句”和“致使类‘把’字句”为例,作了详细分析,并进一步强调要分清楚“把”字句与其它句式的区别,还需要从语言信息结构角度来认识“把”字句。


陆教授还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巧妙地转化到教学内容中来。并且在平时的学习与教学中,要做一个有心人,科学研究并不是高不可攀。要有研究意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而要想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首先要学会借鉴,这就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研读专业书籍,而且也要博览群书。这样读书的好处:一是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对母语的语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二是通过阅读,可以打开通往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大门,打破时空的局限,与名人交流,与哲人进行思维的碰撞,拓展眼界,丰富人生,启迪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脊梁、有精神支柱、能通达事理的人。古人云:“开卷有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三是书籍是人类文明前行的方舟,书中蕴藏了我们祖先的智慧,阅读的过程也是了解我们传统文化内涵的过程。阅读是使人认同、传承、并肩负起发展民族文明的重担的起点。

最后,陆俭明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与互动,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关于读书、学习乃至人生选择等方面的问题,陆教授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了一一指点。最终,讲座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才在同学们的不舍中结束。


文:周苗苗  图:豆祖辉  编辑:文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