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21-12-01
来源:
2021年11月26日下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张美兰教授,以“清末域外专门用途汉语教材史与清代语言学史研究”为题,通过线上直播方式,为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本次讲座由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李禄兴教授担任点评专家,我院郑梦娟副教授主持,来自本校及其他院校的100多名师生旁听了讲座并积极参与讨论。讲座从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角度,介绍了清末域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历史及相关史料对当今汉语二语习得理论建设、清末民初语言史研究的价值。
张老师首先强调了西方来华传教士群体所编汉语教材的借鉴作用。在语体方面,这些教材可分为文言、文理、官话和方言。在语种方面,各国编写的教材差异性较大,如《官话指南》被译为沪语版和法语版的《土话指南》,前者是反映当时上海方言口语面貌的重要文献,后者则方便了学习者进行母语和目的语的转换。在结构方面,这些教材的编写体例通常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句子等在内,建构了早期域外汉语教材的编撰模式。此外,张老师还特别指出了东西方汉语教育方式及教材编写存在的差异。
接着,张老师着重介绍了英国外交官威妥玛编写的北京官话口语教材《寻津录》《语言自迩集》以及《文件自迩集》,特别提到通商口岸、租界群体使用的汉语教材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张老师指出,海关洋员群体组织化程度很高、汉语学习功利性强,编写的汉语教材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用性等特点,从各方面为晚清来华西方人专用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为汉语自学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启发。
随后,张老师回答了部分师生提出的问题。
李禄兴老师对讲座的特点进行了全面、准确的归纳,进一步强调了清代专门用途汉语教材在语言史研究、语言或方言对比研究等方面的突出价值,以及对现代汉语教材编写所提供的经验。李老师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体系的发展是一个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当代汉语二语教材的编写方式,与清代域外汉语教材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清代域外汉语教材中对汉字的处理,实质上与当代汉语教材的“字本位”思想是契合的。
最后,郑梦娟老师将此次讲座的特点归纳为“六个结合”:宏观介绍与微观分析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语言本体理论与语言教学理论结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结合、广义专用汉语与狭义专用汉语结合、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结合。
此次讲座资料详实、丰富,厘清了清代域外汉语教学和汉语教材的发展脉络,帮助旁听的师生了解了相关领域的概况、教材编写理念及其史文化背景等,开阔了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视野。
文:陈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