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5-10-28
来源:鲁国尧,永乐大典

 

2015年10月25日上午9:00,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应邀来到文学院,进行了一场名为“《永乐大典》的编纂、辑佚和语言文字学古籍”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文学院朱万曙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参加。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永乐初年编纂的一部超大型的百科全书,计22877卷,约四亿五千万字,而今仅存813卷。苏州大学丁治民教授从残存本中辑得25种书,出版了《<永乐大典>小学书辑佚与研究》,鲁国尧教授写作了此书的序言,他表示,此书的写作将改写半部中国音韵学史和中国语言文字学史(即唐宋元明史),并将引发后续拓展型、补充型和争鸣型的研究。

接下来,鲁教授对学界颇有争议的《永乐大典》编纂动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旧有观点中,第一种认为明成祖修书是为笼络人心,巩固政权,以“消弭不平之气”,收文人为己用;第二种由虞万里教授提出,认为这是一项“稽古右文”的文化胜举。鲁教授别开生面,认为《永乐大典》是朱棣刻意包装自己的形象工程。曾做出过举兵叛乱夺嫡、“诛十族”、“瓜蔓抄”等恶行,身兼“屠夫”和“武夫”双重形象的朱棣,需要摆脱自身的恶魔面孔,编书成为他的重要选择。

鲁教授指出,学界对《永乐大典》的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本体研究”两部分。前者即“辑轶”。《永乐大典》是辑佚的渊薮,清乾隆皇帝对其十分重视,启发他开展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程。遗憾的是,《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选出561种书,关于“小学”的只有四种(排除辑而复失的《韵书》);后者主要研究书的正本蒸发,副本流离的悲惨经历

最后,鲁教授回答了几个学术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乾嘉学者为何不做小学书的辑佚,他认为旧时“小学”都是经学的附庸;“四库馆臣”多是翰林院中的人物,攻习的学问是经学、正宗文学创作、文献学等;而直到章太炎1906年的《独立宣言》,才明确提出“小学”这带歧视的名称,应易名为“语言文字之学”。幸得丁治民教授从残存的《永乐大典》813卷中辑得约30万字。第二个问题是《永乐大典》能盲从吗,鲁教授认为应该实事求是,择善而从。最后,鲁教授指出《永乐大典》仍有一些残卷未公诸于众,值得继续追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