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3-06-14
来源:对外交流,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应文学院之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中文部主任、孔子学院院长和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师资项目主任刘乐宁教授于5月8日至15日莅临我校,做了题为“汉语国际教育在美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五场系列学术讲座。来自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等专业以及我校其他院系的多名师生聆听了这五场精彩的系列讲座。
刘乐宁教授的第一场讲座为 “汉语国际教育在美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他在梳理美国汉语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美国现代汉语教学的先驱——赵元任先生的汉语教学思想与实践的主旨内容、美国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三教”(教师、教材、教法)问题以及全球化时代汉语作为外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刘乐宁教授指出在海外教授汉语应强调其交际功能,但也应努力培养学生对汉语自身魅力的兴趣,研究型孔院对此应有所作为。
刘乐宁教授的第二场讲座为“海外第二语言习得和汉语作为外语习得的热点问题和研究”。他介绍了始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克拉森的监控器理论、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功能主义理论、概念取向理论、联系-认识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二语习得的主要流派理论,强调指出在了解这些理论的时候,要注意其所适用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最后,刘乐宁教授对学生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学习动机的多元化、汉字习得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第三场讲座“功能主义的语言观及基于功能主义的语言习得理论与语言教学实践”中,刘乐宁教授介绍了功能主义的语言观和语法观、基于语用的语言习得理论以及建立在功能主义的语言观的基础上的汉语语体研究,最后探讨了汉语语体研究对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启示。
第四场讲座是“国际汉语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刘乐宁教授介绍了教育和培训这两种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方式的不同侧重点、哥大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师资项目的运作和经验,并结合自身在美国从事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丰富实践经验演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技巧。
刘乐宁教授在第五场讲座“国际汉语教育课堂中的文化问题”中分析了文化教学的内容如何落实到语言形式的问题,强调指出大学汉语教师以及海外汉语教师要兼备中华文化及语文水平的素质。
刘乐宁教授在美国长期从事语言学研究和汉语教学工作,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研究方面颇有造诣。他的五场系列讲座内容丰富,理论阐述和一线教学实践结合紧密,针对性强,对在座师生了解学科前沿热点问题、美国的汉语教学情况及借鉴教学经验很有帮助。讲座最后,他还耐心地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此次系列讲座的举办对推动我校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发展,促进中美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许多参加讲座的师生都表示深受启发,收获良多。
系列讲座举办期间,文学院孙郁院长亲切会见了刘乐宁教授。双方均表示期待在国际汉语教学与研究等领域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文/图: 陈晨 编辑: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