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8-12-29
来源:
12月23日上午,汉语国际教育专题讲座第三十一讲在苏州校区修远楼303教室举行。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学诚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古词古义考索二例——兼谈读书与治学”的精彩讲座。
华老师先举例指出了学习古代汉语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帮助,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古代汉语,然后从《方言》中选取了两个古词义考证的例子阐述其研究方法。
其一为:《方言》郭注“黨朗”解。扬雄《方言》开卷第一条中有“楚谓之黨”句,郭璞注云:“黨朗也解寤皃。”戴震、王念孙、周祖谟等大家认为郭注当断为“黨朗也,解寤皃。”丁惟汾等学者赞成断为“黨,朗也。解寤皃。”华老师赞成后一种断句方法。首先,戴震诸家之说在文献中找到的“黨”例都是指物理空间的宽敞明亮,没有心智上醒悟、智慧的含义,不能直接证明其观点。其次,在考察《方言》十三卷郭璞注释结构后,华老师发现戴震诸家之说与郭注通例不相符合,“黨朗也”是由被释词与训释词构成的训例,即郭注应该是“黨,朗也”格式。“黨,朗也”之训能够得到汉语史料证明,说明第二种断句方法应是正确的。
其二为:《方言》“陶”之訓“养”說。《方言》卷一:“台、胎、陶、鞠,养也。”华老师最初同意“陶之所以训养,当以音求之。”在修订著作《扬雄方言校释汇证》过程中,华老师发现解释有误。陶的本义是烧制陶器,构词和篆文字形都证明了这一点。从本义出发,陶引申为”烧灼”和“变化”,由“变化”生出“化育、造就”义,既而专指对人的培育、培养、熏陶等。“养”由基本义供养、奉养、鞠养、长养,也引申出培养、教育、熏陶义,可见《方言》训“陶”为“养”,是二者在培养、培育、熏陶等意义上构成了同训,而不是最初认为的“叠韵音转”。陶与其他词的组合意义、甄的引申路径等也佐证了这一点。
讲座最后,华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三条治学、读书的建议。首先,学问要专兼博,广泛阅读,精细研究;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研究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最后,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己都如此。
图/文: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