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7-12-27
来源:
2017年12月18日至22日,我院邀请俄罗斯莫斯科电影学院跨学科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前俄罗斯电影研究所所长德米特里•卡拉瓦耶夫来人大文学院举办系列讲座。莫斯科电影学院成立于1919年,是世界上诞生最早的电影学院,培养了数量众多的优秀电影艺术人才。早期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等都曾在此任教或学习过,罗姆也曾在此培养出一批“俄罗斯新浪潮”导演新秀,世界著名的电影大师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亦毕业于此。该校真可谓群星闪烁,人才辈出,其优秀的学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卡拉瓦耶夫研究员为本次讲座准备了长达100余页的讲稿以及大量视频资料,表现出十分严谨的治学理念和认真态度。五场讲座的题目分别为:1、当代俄罗斯国家法律政策对电影的调整及影响;2、俄罗斯电影传统和发展新趋势;3、俄罗斯电影生产和发行现状以及与国外(中国)的合作;4、俄罗斯电影中的人、社会与国家;5、电影节与优秀导演的成长之路。系列讲座由我院影视与新媒体教研室陈阳教授主持,我院博士研究生吴斐和外语学院黄小轩硕士分别担任翻译。来自人大文学院、外语学院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凤凰传媒、《侨声报》等单位的业界人士参加了讲座,并与卡拉瓦耶夫研究员进行了互动交流、讨论。
应该指出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众多苏联电影广受中国观众喜爱,其中包括《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秋天马拉松》、《战地浪漫曲》、《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等。而表现卫国战争题材的苏联史诗电影,如《解放》、《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等,更是以磅礴的气势、恢弘的视野给中国观众留下难忘印象。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国家经历了多次社会动荡,电影业因此也受到严重影响。那么,今日俄罗斯电影的真实情况到底怎样?对此,目前国内除中国艺术研究院李芝芳研究员出版的《当代俄罗斯电影》等成果之外,鲜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和介绍。此次卡拉瓦耶夫研究员重点介绍的内容侧重于2010年以后,也算是对李芝芳研究成果的很好补充。
在第一场讲座中,卡拉瓦耶夫研究员详细介绍了从1996年8月28日“俄联邦国家电影扶持法”出台,到2017年确立支持“民族电影”法的发展过程。为此,俄联邦国家财政从2016年以及此后的五年时间里,每年拨付72亿以上卢布用于支持本国电影业发展。2016年,国家文化部和电影基金会共完成对95部故事片、170部动画片(其中8部为长动画片)、205部(计16种题材)电视电影的资金扶持。此外,电影基金会还根据上一年度电影企业的生产情况,确定重点扶持的“领军企业”8—10家。实施国家电影产业战略的结果,是近年来每年都有90%国产电影票房来自电影基金项目。
在第二场讲座中,卡拉瓦耶夫针对有关“俄罗斯当代电影艺术传统和发展趋势”的问题,从道德——伦理、题材类型和表现风格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卡拉瓦耶夫认为,当代俄罗斯电影奠基于苏联电影传统之上,同时也吸纳了世界文化艺术和俄国民间艺术传统。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十九世纪的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对俄罗斯电影的影响意义也十分深远。俄罗斯电影中的道德——伦理传统主要体现在:人文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超越物质需求的精神属性等层面上。从艺术创作的思维逻辑上看,人文主义的核心相信人类能够按照正义和美的原则规律塑造世界,而这在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肖洛霍夫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中有着深刻的表达,他们的作品有许多也被搬上了苏联银幕。在表现爱国主义方面,近年来俄罗斯电影更注意将爱国主义的核心载体赋予普通民众,如《潘菲洛夫28勇士》、《传奇17号》、《礼炮7号》等等。在电影表现风格方面,从苏联时期到当下俄国电影界,具有哲学风格的电影以及导演是俄罗斯电影的一个重要标志,甚至在梁赞诺夫和达涅利这样的苏联类型导演电影中,也不乏哲学思考的意味。苏联时期的塔可夫斯基、老邦达尔丘克、舍宾季科、索库洛夫、阿伯德拉什托夫、老格尔曼,以及当代的兹维金采夫、安德烈•冈察洛夫斯基、巴维尔•鲁金等人的电影,均具有明显的哲学电影风格。
在第三讲中,卡拉瓦耶夫研究员重点谈及2010年以后俄国电影生产的一些新形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俄国近年在电影数码制作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制作的影像效果已经基本达到国际水准而且成本低廉,这也将为中俄电影合作提供更多的合作可能。同时,国际商业娱乐电影类型,如科幻类、魔幻类电影的生产也进入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此外,国家在对各类科普、教育、作者电影以及儿童动画片的鼓励政策也是成效显著,基本建立起市场和文化艺术保持均衡的电影生态环境。
第四讲内容是关于“俄罗斯电影中的人、社会与国家”问题。电影艺术的目的不仅是为大众提供娱乐,而且也应该使观众学会思考。国家通过自身组织机构保护本国公民免受死亡、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同时也应考虑公民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现实需求,激发公民热爱自己国家的热情。当代俄罗斯电影《斯大林格勒》、《潘菲洛夫28勇士》、《传奇17号》、《太空第一步》、《传奇17号》等均表现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相比于国家的强力职能,社会则更具有广泛的协商性质。通过大众媒介、公共文化系统等机构来表达社会意见。电影无疑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仿佛是一面社会的镜子。《利维坦》因为艺术地表现了当代俄罗斯的社会问题,因而获得广泛关注。关于人性的探讨,也是从苏联到当今俄罗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近年的《傻瓜》、《少校》、《房子》等影片均对人性的弱点给予强烈的批判。
在第五讲中,卡拉瓦耶夫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电影烙印”、“电影秀”、“欧洲之窗”等电影节为青年导演处女作提供的竞赛平台。此外,俄罗斯国内也形成了“处女作大赛”机制,许多城市也建立起分支机构。当今许多著名导演,如安德烈•兹维金采夫、安德烈•普罗什金、尼古拉•列别捷夫、尼古拉•霍免里金、安德烈•克拉夫丘克、阿列克塞•米兹给列夫、安娜•缅里柯扬、亚历山大•郭特均受益于此。
在讲座期间,卡拉瓦耶夫研究员还同与会者多次展开交流讨论,回答了听众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比如,“思考型”的作者电影的票房收入情况;为何谈俄罗斯电影艺术传统的时候,把“道德——伦理”放在首位?俄罗斯本土电影观众与总人口的比例关系;俄罗斯喜剧电影导演群体问题;中国电影生产企业与俄罗斯合作的前景和可能性;如何看待电影对人性弱点的批判等等。许多参会者表示,卡拉瓦耶夫的系列讲座对当代俄罗斯电影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对于面临诸多相似问题的中国电影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也为中国学者深入研究当代俄国电影提供了研究思路,并希望卡拉瓦耶夫有机会能再来中国举办讲座。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次邀请的俄罗斯电影学者,卡拉瓦耶夫对中国人民大学的盛情邀请深表感谢。事实上,他对中国电影也是早有研究,非常熟悉冯小刚、张艺谋、姜文、陆川、贾樟柯、娄烨等导演的作品,并且对中国导演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卡拉瓦耶夫此次系列讲座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弥补了当前国内对俄罗斯电影新格局、新变化研究的空白,因此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