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9-07-01
来源:


继2018汉语教师、教材、教法国际研讨会于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孔子学院首次成功举办之后,2019汉语教师、教材、教法研讨会于2019年6月21-2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拉开帷幕。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承办,来自海内外20余所高校、出版社及科研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新技术下的汉语“三教”问题、汉语国际化背景下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地位、作用与功能等问题展开交流。

 22日上午,会议在苏州校区修远楼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党委副书记、党群工作部主任靳兴初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助理董正存分别在开幕式致辞,表示了对参会专家学者的热切欢迎。接着,特邀专家进行大会主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就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在汉语国际化过程中应该有何担当展开深入阐述,提出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应建设成为国际汉语教学的“后方基地”。北京语言大学王建勤教授提出汉语口语“调节互动”教学模式,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并指出其普遍意义。中山大学周小兵教授围绕二语教学语法的系统研究展开报告,提出问题导向、多层描写、多语对比、中介语考察、教材教法、语料库挖掘等构建二语教学与法的内容和方法。上海外国语大学张艳莉教授针对“三教”问题,谈及汉语国际教育本土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指出“变输血为造血”是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中央民族大学刘玉屏教授进行了中美汉语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比较研究,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提出建议。会上,参会学者就专家的报告内容围绕汉语国际化、汉语教学模式、汉语国际教育本土化等问题积极与特邀专家互动交流,为本次大会奠定浓郁的学术氛围。

 

22日下午,会议就教师、教材、教法三个议题在开太楼三个分会场进行,参会的专家学者分组展开讨论。分会场一围绕教法主题展开,参会学者就口语课堂互动模式和深度学习、来华留学生语音播报汉语听力教学、汉字教学法、汉语视听说课教学模式、思维导图、沉浸式教学、融媒体教学技术、拼录训练应用等听说读写全方位的教学问题展开讨论,不少学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就相关问题提出了深入的见解。分会场二围绕教材主题展开,参会学者就教材编排、预科特色教材构建、学术汉语教材编写、日本汉语学习杂志、巴厘岛华文教材、美国书法项目、在线教学资源平台、全军外训统编教材、古汉语教材及教学设计、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等内容展开交流,涉及主题广泛、体例丰富、特征鲜明,讨论反响十分热烈。分会场三围绕教师和本体主题展开,各代表的发言涉及新手教学研究、课题指令研究、教学培训问题、基于互动语言学理论的语法教学系统构建、比较的概念、基于构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儿童语气助词的习得研究等,在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师培养上引进了多元的角度和思想,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经过一下午的激烈讨论,三个分会场的参会代表对汉语教师、教材、教法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3日上午,大会进入总结阶段。会议伊始,特邀专家进行主题发言,上海师范大学曹秀玲教授谈及汉语言说类元话语标记及其教学思考,系统总结了言说类元话语标记的的构造方式、功能分布、语义趋向、范畴特征及教学思考。北京大学王添淼副教授就国内二语慕课教学研究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展开分析,总结了近二十年慕课教学发展状况、研究热点、高影响力文献以及研究前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潘先军教授探讨国际汉语教材的国别性问题,指出突出国别性的方法是国别化,实现国别化的有效途径是本土化。在随后的提问环节,参会学者就特邀专家的主题发言展开热烈讨论。接着大会进入各小组主持人总结发言,三个分会场的6位小组主持人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内容及讨论成果进行总结报告。随后的自由发言环节,参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大家就大会的筹备、会议的内容、专家报告、小组发言、参会的收获与感受等多方面内容发表感言。作为本次大会的东道主,中国人民大学的李泉教授在听了众多参会者的感言后,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发言,本次会议圆满落幕。

 

附与会专家发言题目

姓  名 

论文题目

别红樱

预科特色课程体系、教材及教学资源的一体化模式构建

蔡  莉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留学生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课程改革探讨

曹秀玲

汉语言说类元话语标记及其教学思考

陈  肯

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与开发系统设计刍议

董正存

汉语言本科“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高  亮

普通话儿童句末语气助词的习得研究

韩佳蓉

试论拼录训练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韩志刚

汉字教学根字口诀法的拓展教学问题

黄瑞玲

语言学理论素养之于汉语教师的重要性——以汉语语音的演变为例

李  泉

汉语国际化:中国在何为,中国当何为?

李先银

互动语言学理论映照下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系统构建

梁社会

基于思维导图的对外汉语结果补语教学研究

刘  弘

对外汉语新手与熟手教师初级课堂指令语礼貌策略比较研究

刘  路

国际汉语口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互动模式研究

刘一杉

信息技术驱动下对外汉语教学参与者的新构成和新平衡

刘  颖

来华留学生语音播报汉语听力教学研究

刘玉屏

中美汉语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比较研究

刘志芳

国际汉语教师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卢  星

巴厘岛三语学校小学华文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茅海燕

新技术视域下的汉语“三教”问题探索

孟艳丽

全军外训统编教材《基础汉语》教材的编写理念与实践

聂梦君

hsk汉语写作同伴互评研究:量表设计及其效度验证

潘先军

国际汉语教材的国别性因素刍议

史文华

融媒体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课程设置初探

宋文辉

“比较的概念”和对外汉语教学

孙雁雁

基于课堂录像的新手教师教学研究

王建勤

汉语口语“调节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王世友

国际汉语教材中外文混排的文字形态

王添淼

国内二语慕课教学研究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

王一平

中级汉语口语课的深度学习——复旦大学“汉语口语ⅰ&ⅱ”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王  勇

全军外训统编教材《基础汉语》的军事特色

吴  昊

学术汉语教材内容需求研究

信乔乔

美国在华中文项目兼职教师培训若干问题初探——以ciee上海为例

徐承伟

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教材编写问题---以顾百里主编《基础中文教材》为例

杨孜孜

国际汉语教育融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

袁歆玥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中国文化展”书法项目的考察

曾海云

incorporating extensive reading and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s:student performance and perceptions

翟  艳

汉语预科教育模式建构中的关键因素

张  璐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汉语视听说课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

张  巍

再论 “vx就x” 构式

张艳莉

汉语国际教育本土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赵万勋

作为话语反向同质性比较标记的“还好”

赵晓晖

预科特色课程体系、教材及教学资源的一体化模式构建

周小兵

二语教学语法的系统研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