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4-11-06
来源:汉语言文字学

10月31日下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汪维辉在修远楼303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题为“从文言到白话、从繁体到简体——近代转型期中国的书面语和文字”的讲座。

汪维辉教授分别从“从文言到白话”、“从繁体到简体”和“语文革新:历史的必然”三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讲解汉语书面语和文字的变革。


文言到白话部分,汪维辉教授首先从总体上为我们介绍了一下近代转型期中国的书面语和文字的发展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国难日深,普及教育,开启民智成为救亡图强的必由之路,于是“国语运动”就自然地兴起了。广义的“国语运动”包括三个目标:一、改革汉字;二、统一国语;三、推行白话文,三者互相联系。1917—1919年间,白话文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合流,声势浩大,彻底动摇了文言文作为正规书面语的地位。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北京话被确立为汉语标准语,从此以北京话为标准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汉语的正式书面语。

繁体到简体部分,汪维辉教授讲到汉字改革有两条路线:一是创制拼音符号,从“切音字”到“注音字母”再到“国语罗马字”,最终定型于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为撰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二是汉字简化,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公布,在汉字历史上开辟了一个“简化字时代”,简化字成为中国大陆的法定文字。

最后,汪维辉教授总结,经历半个多世纪的语文革新,汉语书面语从文言变为白话,文字从繁体变为简体,并且采用罗马字母作为注音符号,这是历史的必然。“有人提出要恢复繁体字,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错误主张是注定行不通的。至于汉字是否要改成辨音文字,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道路,这个问题需要继续观察和研究。”

与会师生表示,汪维辉教授研究的“材料之详实、结论之深刻、研究层次之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备受启发。


讲座由国际学院徐江胜老师主持,文学院朱冠明副院长、陈满华教授、龙国富副教授、张璐老师等参加了这次讲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