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7-09-14
来源:
9月12日上午,文学院2017年迎新大会暨第十二届谢无量学术论文、文学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在世纪馆北区301教室举行。文学院党委书记朱冠明、副院长陈奇佳、副院长徐楠、党委副书记胡玲莉,以及杨慧林教授、david jasper教授、王家新教授,王昕教授、宋文辉教授等多位教师代表及新生班主任应邀出席。本次迎新大会由文学院党委书记朱冠明主持。
在奏唱了《陕北公学校歌》后,宋文辉教授作为教师代表率先致辞。他对加入文学院的新生集体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和欢迎,介绍了文学院雄厚的师资队伍——既有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术大家,也不乏奋发有为的学术新锐。他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在学业上日益精进,在思想境界上不断提升,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david jasper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人文艺术是必需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提供给我们写和说的机会,而且对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及理念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他鼓励学生向他提问,和他交流,勤思勤问。
随后,在校生代表刘志颖、本科新生代表晏一鸣、研究生新生代表张亮和留学生新生代表吴姝玟先后进行发言。
刘志颖认为大学时期是自由的“后高考时代”,在经历了忙碌而刻板的高中岁月后,本科新生在刚进入大学时会感到迷茫和闲散。她鼓励同学们在兼容并包的大学校园里不断去体验和试错,听从内心的声音,努力追求心中所爱。
本科新生代表晏一鸣从“文”谈起,认为《典论·论文》中“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表现出创作者的文心。做一名时代的弄潮儿既要有专业知识,也要有文学素养。社会需要奋进在时代前列的人,也需要接续文脉的人。
研究生新生代表张亮认为读书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情,研究生阶段也只是三年读书岁月的延续。或许最终以文学为职业的仍然是少数人,但文学积淀和文学精神却会让人受益终生。
留学生吴姝玟讲述了自己10岁开始学习汉语的经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努力克服外语学习的障碍,阅读了诸多书籍,明白了中国哲人先辈们的思想体系。她表示是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一直激励她走进了人大校园。
在2017级新生“给未来的一封信”落锁仪式上,各位新生写给未来自己的信被放进锁箱并由新生班主任上锁。锁箱将会在2017级学生的毕业仪式上再次开启。
大会的第二部分是第十二届谢无量学术论文暨文学创作大赛颁奖典礼。
论文评审组组长徐楠副教授介绍了谢无量大赛及本次比赛的参赛情况,点评论文组作品并宣读了论文组获奖名单。本届谢无量大赛学术论文投稿数量较多,但现当代文学和文艺学方面的论文相对较少,徐楠教授希望以后同学们能够多尝试这方面的论文写作。他特别表扬了这次出现的“美文写作”,论文在符合学术规范的基础上使用了优美而有活力的文字,令人欣喜。
创作组评审组长王家新教授以王小波等优秀作家为例说明了人民大学文学创作的传统,讲述了他们作为文革后首次参加高考的一代人所具有的强烈的诗人情怀。他强调文学创作的灵感不是虚空的,而是来自生活的细节与具体的经验,这样文字才会融入自己独特的体悟和感触。将经验提炼成写诗的能力,这既需要文学和生活的积淀,也需要写作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点评之后,王家新教授、徐楠教授等嘉宾为获奖同学颁奖。
谢无量学术论文暨文学创作大赛是由文学院主办,面向文学院在读学生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及文学创作活动,每年举办一届,于春季学期启动,秋季学期颁奖。大赛本着勤奋学习、锐意创新的宗旨,评选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在激发学生学习及创作热情、培养学生学术精神、强化文学院学术氛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图/17硕 金梦
文/17硕 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