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1-04-24
来源:对外交流,电影学
4月22日下午,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部文化分析学院(amsterdam school for cultural analysis)高伟云(jeroen de kloet)博士为文学院电影学专业师生带来一场名为《翻译的迷失?全球化时代的电影和理论》的精彩讲座。高伟云10多年前便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致力于研究中国媒体在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蕴含,包括中国音乐文化、电影文化和当代艺术。此次讲座,是从地区研究和电影研究的角度切入,说明全球化时代电影理论并不应一味强调民族性或世界性,而是呼吁能够融合二者的“更好的理论”到来。
如何对待本地化?从生活体验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了,差异性是不可能缩减和抹除的。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对本地化与全球化进行二元对立式的思考,而是脱离对纯粹性的偏执,不断地拓展了文化自身的含义,戳破固有的文化定义的局限性。因而,在理论研究上,我们既不应该纠结在民族性,也不应该纠结在世界性,而是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我们需要寻找的是符合当下的更好的理论,而不是特定的某一种的理论。由此,也最终解答了高教授在讲座开始所提出的为何地区研究需要电影研究以及电影研究需要地区研究的问题。
高教师此次的讲座不但对电影理论研究极具启发性,也调动了我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对自身身份的再认识,会场上许鹏老师和潘天强老师也分别谈了自己在国内外感受,谈到基于我们对地区的构想,我们会认为具有纯粹差异性的外国才是真正的外国。
此次讲座由电影与多媒体教研室潘天强老师主持,孙柏老师进行现场翻译。
简介:高伟云(jeroen de kloet)是阿姆斯特丹大学媒体研究系的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音乐文化、电影文化及当代艺术。他的论著见诸大量的学术论著和期刊,如《中国季刊》、《媒介传播批评研究》等等,也曾参加过关于电影《指环王》的宣传和接受的国际性研究活动。2010年他的独著《打口的中国——全球化、城市青年和流行音乐》已由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常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