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23-08-14
来源:

为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的宏伟实践作为最生动的思政课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明德”师生支教团第三期于2023年8月2日至9日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开展2023年“青春少年志”小平故里暑期成长夏令营。8天时间里,支教团27名师生和广安中学初一年级40余名学生共同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以思政教育、母语教育、情感教育“三育”融合的语文支教新模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大方案。

图为开营仪式合影


多维“大语文”课程设计,打造中文学科实践田野课堂

为解决短期支教与长期教育的矛盾、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明德”师生支教团不断探索总结前两期支教夏令营的经验,结合当地学情,注重课程系统性,精心设计与打磨了文学组、文艺组、思维组、心语组等四个组别的多维课程,包含语言文字、经典文学、民族音乐、思维训练与创意写作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开拓学术视野,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母语文学的独特魅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学习方法,进一步培养创造性思维。

从方言汉字到民俗文化,从童话故事到古典诗词,从四川民歌到巴蜀神话,从逻辑思维到关爱自我,多样化的课程以母语教育为核心,与思政教育自然融合。“原来写作文这么简单”“我越来越喜欢阅读了”……小营员们在直呼“有趣”“过瘾”的体验中,初步建立“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地方与中国”“民族与世界”等知识坐标系。

图为《巴蜀神话探究》的课堂现场

“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当感到委屈痛苦时,我应该怎么办?”支教团结合初中生成长规律,密切关注学生心灵成长,特别开设心理健康与认知管理系列课程,来帮助青春期的孩子们正确识别情绪、应对压力。小组导师制的“师友夜话”,分享爱与温暖的“国王与天使”,互诉成长心事的“匿名心思盒”……支教团创新融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第二课堂”的教育形态,注重情感教育,以课堂内外沉浸式交流搭建起师生间坦诚相待的心灵桥梁。

图为师友夜话现场

“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爱自己。我们与老师、同学互写小纸条,畅谈人生理想。本次夏令营,我们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对阅读的兴趣,锻炼了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到宝贵的师生情和友情。”广安中学的郑璇说,这段难忘的时光,将永远珍藏在她心中。

图为开营仪式现场

支教团团长、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胡玲莉表示,文学院自2019年起组建的“明德”师生支教团,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特色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学院积极发挥高校“三支育人力量”的“四种育人优势”,校地融合、校校协同,以“四用”为遵循,通过中文学科田野课堂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


一流师资领衔,“师者讲堂”启迪学术思维

支教团除遴选中国人民大学多个学院的15名本研志愿者外,也选配了一支由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专职辅导员、优秀校友共同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指导教师带领志愿者多次磨课,注意教学效果的学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结合当地需要,夏令营于每天傍晚开设“师者讲堂”系列讲座,把一流高校青年学者的学术视野带向巴蜀大地,将优质学术资源输送到西部教育振兴第一线:以“蒙太奇”为例打开认识电影艺术的大门;从一本书的“前世今生”勾勒中国书籍形态的演变历史;换个角度看课本,重温和挖掘隐藏在神话故事背后的文化历史密码;从儒家经典文本出发,探讨“大学之道”对于当下的意义……

图为陈涛“师者讲堂”现场

图为江棘“师者讲堂”现场

图为陶曲勇“师者讲堂”现场

图为彭磊“师者讲堂”现场

这些讲座干货满满、生动有趣,讲解深入浅出,既展现了专业领域里最前沿的学术知识,又从初中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以启发式教育点燃他们的求知兴趣,将一颗颗勇敢探索未知、启迪学术萌芽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心中。“师者讲堂”采取线下课堂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从一校到一域,从一域到全国,取得了知识传播的良好效果。

“纸张的发明与改进,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之一。本次师者讲堂,我选择中国书籍形态演变史的主题,就是希望同学们从这个小切口入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将来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曲勇老师说。

“夏令营的师者讲堂让我感触颇多,老师们讲课非常认真,他们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只为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会了我们很多有趣的知识”,广安中学的姜宇恒同学说,“每位老师讲课的内容都十分丰富,让我深受启发。”


走进红色广安,探索校地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模式

广安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也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师生支教团在广安期间,走访邓小平故里等地,重温红色历史,重走伟人青年足迹,追寻领袖初心,开展思政教育实践调研,深刻感受“广土安辑,思源奋进”的广安城市品格和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实践精神。

图为夏令营邓小平故里实地学习现场1

图为夏令营邓小平故里实地学习现场2

支教团立足高校专业优势,助力当地建设中国曲艺名城,以“曲艺源流与传承发展的历史镜鉴”为主题举办讲座。“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教研工作室”领军人物、支教团江棘副教授,从曲艺之源、曲艺说唱特征、曲艺“正名”三个方面,结合延安民众剧团和鲁迅艺术学院的创作实践,对曲艺的源流与发展进行了理论讲解,同时结合当下曲艺发展现状,为当地文化工作者传承民间艺术、创建四川省曲艺之乡提供借鉴。

图为江棘曲艺主题讲座现场

支教团助力广安思政教育品牌建设,与广安市委宣传部、广安市教育体育局、“习语润心”思政品牌建设部分试点学校负责人共同召开思政品牌建设交流会,研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举措,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为争做新时代小平家乡“种树人”贡献高校智库力量。

图为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会现场1

图为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会现场2

“此次座谈会很有意义,支教团各位老师就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程思政、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教师思政意识培育、党建引领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真诚分享,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启迪了我们的思维,为广安思政教育的教学教研打开了一扇窗。青少年思政教育任重道远,广安将持续做实‘习语润心’品牌建设,吸纳运用支教团带来的好经验、好方法,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洪丽说。


扎根中国大地,谱写“双向奔赴”的青春之歌

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学习强国”平台、《广安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本次支教活动进行了报道。

支教团的师生们用诚挚滚烫的话语诉说着自己的心意。

“我在支教面试的时候说自己此行的目的,是想要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些什么,但踏进课堂的一刻,我真真切切感到孩子们带给我的,绝不是细小的石子儿投进一方陈潭,而是远处的风掀起的滔天巨浪”,席雨荷同学说。

“有南才有北,有乡镇才有城市,有年少才有年长,有学生才有老师。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小世界里走了出来,在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瞬间里,我们完成了灵魂的碰撞和生命的连接”,李芊同学说。

“短短几天行程,我似乎记住了每一个孩子的面庞,他们青春、稚嫩、真诚、活泼、善思,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天地广阔,相信这次支教活动会给他们每个人的心里播下一颗种子,将来定会生根发芽,开启他们美好的愿景”,彭磊老师说。

“每次支教,就像奔赴一个一年一度的约定。孩子们清澈又热切的目光,锐利地提醒着我,召唤着我:总还是会有一种力量,能够对抗庸常机械的繁忙消耗。讲台虽小,值得一生修炼”,江棘老师说。

“支教是一次双向奔赴,共同成长。我们希望让更多青年学子,汇聚同向而行的朋辈力量,成为立志奋进的青春榜样,把爱和理想写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漫漫征途”,文学院团委书记罗观老师说。

“只有将自己的青春叙事与家乡发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联系起来,才能同更多有为的青年一起,以使命担当共同谱写大海般壮阔的青春之歌。”这是支教团副团长、文学院副院长陈涛在开营仪式上对营员的寄语。

不负青春少年时,树立青春少年志。广安这片红色沃土上的“青春少年志”,是“红岩”精神下的革命奋斗,是“春天的故事”里迈开气壮山河新步伐,更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共青春”。

图为结营仪式后营员们与志愿者在教室里的合影

文:罗观

图:戴婷婷 房珊旭 张硕煜 张静清 广安日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