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4-09-26
来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9月3日至4日,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会(icla executive council)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召开年度会议。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印度等12个国家的20余名理事与会,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北京大学周小仪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张隆溪教授等作为中国理事出席。这是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会自1994年以后第二次在中国举行会议。会议由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汉斯·伯顿斯(hans bertens)主持。


9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联合举办欢迎晚宴,招待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会成员,陈雨露校长出席并致辞。理事会会议结束后,与会学者出席了9月5日至7日由国家汉办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并参加其中的分组会议“文化语境与文本阅读:一种比较的语言”。

文/图:文轩

附:陈雨露校长致辞如下

尊敬的伯顿斯主席,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的各位理事以及出席晚宴的各位中国同事:

今天能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共同举办欢迎晚宴,我感到三重的荣幸。

第一重荣幸,是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会能与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相互衔接,伯顿斯主席将在9月6日主持世界汉学大会的第一场大会主题发言,各位理事还将组成一个专门的论坛“一种比较的语言”,与100多位国外学者、80多位中国学者和60多位来中国从事相关研究的各国青年学人共同参加这次世界汉学大会。从根本上说,汉学的基本特征,正是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汉学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的语言”。因此,各位比较文学学者的论坛恰恰为我们的世界汉学大会点了题,对此我非常感谢。

第二重荣幸,是我听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曾于1994年在中国召开过理事会,至今已有20年。而20年后能由中国人民大学接待各位,让我感到一种特别的缘分。中国学界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断深入,这次与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的各位理事一同参加世界汉学大会的,还有国际哲学协会联合会主席莫兰教授以及多位负责人,他们也已经同中国同仁商定,2018年将在中国举办世界哲学大会。我相信并且衷心希望,有一天中国学者也能承办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的年会,对国际学界做出更多贡献。

第三重荣幸,是目前与乐黛云先生共同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的,恰好是我的同事杨慧林教授。杨慧林教授本人也是宗教学领域的学者,根据我的理解,他始终力图在比较文学、宗教学和汉学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打开一条通道、拓展新的学术空间。中国人民大学自2007年以来连续举办的世界汉学大会、以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建立的“经文辨读与比较研究”学术委员会,可能都是这样的尝试,这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学科的特色之一。借此机会,我希望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的朋友们继续加强与中国学者、人大学者的交流,共同繁荣学术,造福一个多元的、和平的世界。

最后我提议,让我们为相互的理解、合作和友谊,干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