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3-09-04
来源:暑期国际研讨班
2013年8月5日至8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联合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基督教研究中心,以及汕头大学文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在汕头大学共同举办了第九届“神学与人文学”暑期国际研讨班。另外,此次暑期研讨班还得到了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和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的支持。
本届暑期研讨班以“神学与当代哲学”为主题,邀请了来自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10位专家及来自国内40多所高校的青年教师进行交流与对话。此次暑期研讨班10位主题发言人及讲演题目分别为(以演讲先后为序):
benjamin morgan博士(牛津大学):《共享的更新:海德格尔、艾克哈特及神经科学》
杨慧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巴丢关于“意义”的公式为什么更有意义》
关瑞文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后殖民抵抗——再读吴耀宗的上帝观》
oliver davies教授(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中西相遇:一种修身实践的普世性理论》
温伟耀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上帝与人间的苦难:一个神哲学的回应》
卢龙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关于使徒保罗的神学、哲学及圣经观》
gavin flood教授(牛津大学):《个人主义抑或共享的主体性?——前现代主义及人类未来》
耿幼壮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圣像的修辞——从形象到声音》
clemens sedmak教授(伦敦大学):《汉娜·阿伦特与奥斯维辛之后的哲学》
赵敦华教授(北京大学):《重估拯救史神学》
与往届相同,本届暑期研讨班仍然采用专家大会演讲和与会学者分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来自国内各高校的60余位中青年学者围绕“基督教与中西方文学”、“现当代哲学与美学”、“中西经典翻译与诠释”、“基督教历史与思想”等论题进行了交流。
自2004年以来,“人文学与神学”暑期国际研讨班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它致力于推进人文学与神学的互动,探寻不同学科间汇通的可能性,探索学术研究的意义,积极构建研究者的身份主体,为促进人文学与神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编辑: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