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0-11-25
来源:校友
张冬林,山东人,1991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1995年成为中文系研究生,现任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
10月8日上午十点,按照约定时间,我来到了北京电视台。面对高耸入云的大楼,心中颇有些紧张,一如最初接到这个采访任务时的忐忑。
接待人员带领我们到达七楼的一间办公室,然后一个精明能干、意气风发的中年人迎接了我们,这便是张冬林学长了。学长轻切地和我们握了手,还细心地询问光线是否适合照相。学长亲切的态度使我刚到北京电视台时的紧张消失无踪,采访也得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因缘际会,结缘人大中文系
问及为何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的文学院时,学长很是感慨,将当初报考大学填写志愿时的曲折缓缓道来:“我高中就读于山东省实验中学,是山东省的重点高中之一,所以有人大的老师去学校招生,这个是定向招录。记得当时报了人大提前批的外交学院,还进行了面试。但是当时这种提前招生只在重点高中进行,没有与省招办进行沟通,因此与山东省的政策产生了冲突,导致省招办将名额面向了全省。由于山东胶东区在十二区中分数较高,我最终没能被提前录取,而走了正规招生的道路。”
“至于报考人大,最主要的是因为人民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社会科学性比较强。在所有人文社科类的学校中处于领先的地位,而我的兴趣是在人文社科方面,故人大有能力为我的学习提供一个比较广阔的平台。”
求学七年,回首昔日时光
张冬林学长于1991年进入人大文学院,又于1995年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人大文学院七年的学习生活成为学长记忆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谈及此处时,学长笑着说:“那个时候的人大其实是挺破的。当时人大东门外的两条路中间还是土路,还有沟,种着树。现在当代商城所在的地方以前是几个小破房子。当时那些小平房子中,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绿叶家常菜和红烧排骨,现在已经看不见了。”“那时的人大虽然总体上比较破旧,但是有些地方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比如说食堂,那时的食堂比较大,也比较集中,大家都聚在一起吃饭。”“事物往往是两面的:一方面,校园不大,使得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显得比较便利,去哪儿都比较快;另一方面,我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往往对大学的校园抱有一种期待,想象中的校园是那种很大的环境很优美的,人大显然是不一样的,所以难免觉得有些遗憾和失落。不过,这些年来人大的变化挺大的,尤其是在纪校长的领导之下。”“本科时,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就是,刚进大学的时候,冬天,尤其是周末自习的时候,一大帮同学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捧着一个小小的录音机——放磁带的那种,戴着那种很大的耳麦坐在教学楼里看小说。”
投身社团,谱写华丽乐章
谈到大学时的社会工作时,学长颇有些自豪地说:“我做过的挺多的:做过班长、系里的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的常务副主席;在团委也做过很多,做过团委的文体部长、社团部长等。这些学生工作对于我来说,是我大学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学长建议我们应该多参加社会活动,从事学生工作,并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学生工作除了能不断地锻炼人的能力外,我个人觉得最主要是培养了人的一种社会责任感。所谓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一种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在社会工作中,你会发现很多单位都比较倾向那些做过学生工作的同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工作使他们培养了一种社会责任感。”
学长表示当初学校的学生工作对他以后的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指出学生工作不仅培养了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使他提前对自己的能力、兴趣、价值取向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少走了不少弯路。
聚焦社会,勇做社会良心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是不可或缺的,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学长将人分为了三类:有技能的人;有知识的人;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并指出“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强调人的才华,但是一个人的德确实是很重要的。”
学长认为知识分子与有知识的人的最重要的区别是有无良知。何为良知呢?“首先是不能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第二,不能放弃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任和坚持;最后,人应该有宽容心,敢于担当:以上这些共同构成了良知。”
情系后辈,殷切指点迷津
针对中文系很多同学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这一问题,学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首先,学长强调了大学生活的重要性:“首先,大学对于人的品德、情操的培养,意义是很重大的;第二,就是刚刚讲的责任,树立一种责任感,这在学生工作中可以得到培养;第三,从人的发展上讲,应该多学习一些技能和知识,而大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指出大学中文系的学习主要是给人深厚的国学文化功底和扎实的语言文字运用处理能力。“如果你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获得了广袤的知识和扎实的能力,那么你就为未来的许多工作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然后,学长分析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未来职业不看好的原因,“一是本身学得不够深,对这个专业没有把握好;二是没有和社会进行广泛的接触。”建议我们要多关注社会、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成为一个能力强的人。
接着,学长指出并没有错误的专业。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需要的不同素质,因此专业之间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学什么专业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所以在任何行业中,专业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个人能力的区别。
最后,学长告诫我们在学校学习时,应该注重综合能力的综合培养。建议我们要多听讲座,不要小看学校里的那些讲座。“你去听讲座,它给你带来的熏陶是一种综合性的熏陶。人大这样一个在全国走在前列的综合性大学所具有的学术氛围和你身边的人的层次都能够提升一个人的见识和境界,这种境界和见识在你走向未来社会时,会给你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另外,学长用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不要只将目光集中在自己的短板上,还应该看到人的成功在于长板,每个人都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自己的长处。
华诞在即,殷情寄语文院
采访的最后,学长为文学院五十华诞献上了自己真诚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是留下我七年年轻时光美好记忆的地方,今年我们的学院迎来了五十周年的院庆,我祝愿我们的学院能够越来越美好,也祝愿我的师弟师妹们能在这里和我一样度过自己美好的青春时光,让我们共同迎接我们的学院和我们自己人生的美好未来!
采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学长优雅的谈吐和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语有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张学长结合自身经历与经验的关于专业与职业、良知与责任的一席话如当头棒喝,让我受益匪浅。
采访人:刘红朵 张楠 文:刘红朵